露白散文《乡村一日》
作者:露白
上传时间:2021-04-02 19:29:47
浏览量:2884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乡村一日



    一个月前,我寻访了蔡河以及她流经的土地。这让我她更加着迷了。我向往着与她再一次握手与对话,走进她千年的历史,聆听她的歌唱与叹息。

   周五早上,住在蔡河东岸的郭智慧君打来电话,说有几个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暑期要来他们小学,义务给学生做课程辅导,邀请我去与他们见个面,顺便也带上我们出的几份刊物。除此,继续给我当向导,再去探访一下蔡河。 

   这样一个意外的邀约竟然让我有些激动: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像与郭智慧君这种一见如故的友谊,与蔡河的水声花韵一样,是足堪抚慰自己一颗因了在红尘中的奔竞而疲惫的心灵的。



   昨天一早,我就起了床,并把外甥叫醒。我希望这个即将升入九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难得的假期里,与外部有些接触,充实一下他书本以外的见识。吃早饭时,与母亲谈起这件事。母亲说,我年纪大了,要不然,也可以和你们一块去。听了母亲的话,我说,那有什么不可呢?权当我们做一次乡村一日游了。  

   母亲麻利地收拾好碗筷,换了衣服,在我发动车子的时候,已早早地站在路口等待。 这时,我突然想起另外一个文友——县工业园区的张国立来。他以前几番向我说,有什么文化活动,要告他一声。但有几次,他为公务所困,无法一践当初的约定。这次,应该可以吧,我这样想着,就熄了车,与他联系。我希望这个周六,能有这样一个志趣相投的人把臂同行。



   张国立回话,八分钟后到。一句回答,让我有些忍俊不禁——同游之心,甚于箭矢啊! 一会儿,张国立就到了。招呼过,我们就上车出发。 我将车窗打开,任由清凉的晓风在我们的发际与腋下穿行。 

   过下溜,过新安集,再沿蔡河东一路北行,大约八点半,就到了一个远离尘嚣、迥别市井的小天地——新安集镇徐庄小学。 我这是第二次来徐庄小学。

   说徐庄小学像一个桃花源,绝对言过其实。但你一脚踏进,一定会为它不一般的景致所惊讶。 校园不大,约如一个足球场,分前后两院。后是教学区,有一栋二层的教学楼;前是办公区,有一排青瓦灰砖的起脊房,东为办公室,西为文体室。这与其它地方的一个乡村小学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它的不同,不在我的介绍,因为你一眼所看,已不是这些了。满园的瑶草琼花,早牵扯了你的目光。



    大门朝东,一条水泥路呈一个倒立的“L”型。后院的花木简单一些,只在教学楼前有一排剪裁得有形有致的小松树。但前院却花繁树奇,一片葱茏。

    从大门进来,路两旁是不高的看墙。贴近看墙的是高低错落的松树、棕榈、紫薇、香樟、桂花、女贞和年轻的垂柳。往里,有芍药、牡丹和月季。前两者不在花季,但月季则红红艳艳地开了不少。此外,还有一些连它的栽种者也喊不上名字的花木。最值得一提的,在紧靠大门右侧,有一株芭蕉,干高叶硕,青春得简直就是一个十五六岁的绿发少女。那绿色中透着阳光,给人一派生机盎然的感觉。这招惹得我们争相过去,审视她,阅读她,品味她,与她做一个无语的心灵的交流。 

   在办公室东山外,也是一爿花畦。富有妙趣的是,它的遮护绝不是你所想象之中的栅栏~~而是由干枯的棕榈叶经过修剪弄成的,就像一枚枚小扇子或者是艺术化的手掌图案,很生活,很创意。 这是郭智慧君就地取材做成的。 

   我一时想,在这里当学生真是幸运的。二十年后,这儿就成了他们美好的回忆。



    听郭智慧君介绍,来徐庄小学的大学生将有十一二个。已来四个,两男两女,先置办一些生活用品。其余的次日即到。 我们进入校园时,几个大学生正在做饭。一个女孩用勺子在铝锅里搅着。我趋步看了一眼 ,见是一些青菜汤,薄薄地盖住锅底。心想,也真难为这些学子们了。那女孩笑了笑,像是为自己不太娴熟的厨技表示尴尬。但我心里已是很敬佩他们了。从南京到沈丘,也近千里之遥,不慕繁华,投足乡野,做一些不为外界所知的事儿,必定源于心灵的选择和追求。细想,他们联袂而来,与我今日同友人携手同游,不也一致吗? 一个男生见了我母亲喊了一声“奶奶”。我笑了,问,你上大几啊?大二,马上要大三了。哎,也是,我儿子就大三了,比他们还高一年级,我母亲应一声奶奶,也够资格了。



   几个同学吃完早饭,回到寝室——也即是徐庄小学的两间办公室,学生们把办公桌贴墙靠着,把中间腾开,就地铺了四面席子,男孩与女孩的中间没有什么遮挡,只两个有小帐篷一样的粉红色蚊帐,估计是两个女孩的。郭智慧这时从家里赶过来了,满怀歉疚地说,学校条件有限,实在没有更多的地方。但我观察了一下,发现这几个同学,把一圈的办公桌收拾得整整齐齐,上面码着书,还似千里之外的教室一样。诗书的馨香,文字的趣味,这些无关红尘的东西,已让他们满足了。 心灵之有寄,万物不相侵!信也!



    郭智慧君将我向同学们简单地做了介绍。我拿出提前准备的几种刊物——两期《沈丘文学》、两期《千字文研究》、两期《姓氏文化研究》,此外,还有侯学智先生所著的《千字文赏析》以及槐府六号出的《难以忘槐》。几个大学生接过书刊,又激动又惊讶,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这些文字,精彩与否,毕竟是不同于他们的课本的世界。 此时,我向他们介绍了沈丘,介绍了夜枕而眠的蔡河,介绍了三千年前在他们来处为王、现在栖息于隔河相望的高冢之下的姬僚。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是让这几个来自南京——一个拥有六朝繁华的大都市——的学生,产生一些不虚此行的认识吗?



    告辞几个大学生,我们商量到蔡河大堤去。郭智慧君决意让我们先去他家里坐坐。

他家在去学校不远一个叫郭庄的小村子,蔡河大堤之下。我们到时,郭智慧君的母亲和妻子都在家,忙起身与我们打招呼。 我环顾一眼,看得出,郭智慧君的家境很不错,院子干净,物什有序,不俗于普通的农家。院子靠前,还停放一辆金色的新车。 主房是两间客厅,宽敞明亮,三面挂着字,是唐人绝句。只笔法古奥,半天才识得一二。 香蕉,西瓜,白水,红茶,郭智慧君的妻子格外地热情。 

   两位母亲牵手并坐,亲似久别重逢的姊妹俩。郭母小我母亲十余岁,却也一头霜雪。但看得出,她有强烈的幸福感。这幸福感,我猜想,一定来自她的儿子和儿媳。 就在我们辞别的时候,郭智慧君的姑母来了。她们姑嫂开始和面,准备包饺子。有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兄弟姐妹相聚,得享天伦之乐,这是其它不能比的。



   我们驱车上了蔡河大堤。 大堤上两边是七八年树龄的杨树,叶连柯交,挺拔入云。堤上的道路,依河曲直,平整无泥,刚好能行驶一辆小车。将车停下,我们一起向水畔走去。 河水波缓涛静,平和得仿佛不知外部尚有一个雄心勃发、豪情万丈的世界,与坡莎汀花,柔软了阳光,湿润了风片,造出一个音画兼美的方外之地。 景者,宜人之处也。鹭岛鸥渚,固然不见,但游目移指,唯觉草色花韵,也让人心肺如洗了。   

  这时,郭智慧君以手指向对岸说,那里即是姬僚墓。 

我2012年有机会去看过姬僚冢,但那是在车上,七拐八绕,未辨东西,如今居然就在眼前。

我们决定去看姬僚冢。



   沿着河堤曲折北行,约300米,即到一条东西路上。眼前兀然出现一座相当雄伟的桥闸来。 停了车,我认真地观看这座在乡村很少见到的设施来。 

  闸有十孔,约50米长,20米高,相当伟岸。 桥闸建于1970年,比我小不了几岁,比同来的郭智慧君和张国立君都大,虽显沧桑而气度不减。 整个建筑带有那个时代独特的痕迹——除了闸孔,几乎所有建筑平面上,都刻了字:农业学大寨、一定要把淮河治好、毛泽东思想万岁、毛主席万岁等等。 这座闸,是蔡河沈丘段除了北杨集和新安集两处外,唯一一个跨河的桥梁了。站在闸头,遥想四十多年前建设的场面,必定有着让这儿十里八村的人难以忘怀的壮观。 从一边的栏杆上看出,这座闸叫幸福闸——就如“永丰”“胜利”“红旗”一样,名字也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十一


   过幸福闸向西,即是北杨集乡的地域,路面是水泥路,像是近年刚铺的。西行不远,一折向南,就与蔡河平行了。过了一个河汊,就是前程庄。我们停好车,步行向距离村子很近的姬僚冢走去。 2012年我来时,小麦才有一尺深,这次来,玉米也只没过膝盖,但远远望去,无异的是,一片连天的碧绿。 冢子呈漫坡形,若不是上面有几间被称为“庙”的砖瓦房外,看不出有什么异常。但郭智慧君说,几年前它还十分高大,站在蔡河东岸,隔着高高的大堤,就能看到它的顶部。 

姬僚冢前的一块由沈丘县革命委员会在1979年立的水泥标志牌,现在已平铺在地上,四周满是芊芊的野草。郭智慧君找了一把干草,将上面的泥土拭去,才看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姬僚冢”两行字来。 “这水泥牌也成文物了。”国立君感慨地说。 冢前不知是什么时候铺的砖路,亦是杂草丛生。

  冢上的建筑物不伦不类,左是两间瓦房,右是一间二层小楼,门都锁着。在瓦房的廊檐下,刻有一行字,更让人感觉荒诞无稽:姬缭奶奶庙。姬僚作为吴国的国君,死于骨肉争权夺利的一场政治阴谋中,尸骨远葬乡陲,已经够屈辱的了,不想,连男儿本色也被剥夺了,真是情何以堪! 但姬僚也应该知足。这一片僻静的地方,难道不是很理想的安息之地吗? 我在上月底去了苏州,在虎丘山游览了吴王集剑池时,就感慨:这阖闾,也即借助伍子胥的计谋,假以刺客专诸的效命,夺得君位的公子光,把许多宝剑收集后投入这千尺深渊里,此举何意?是消弭征伐与杀戮?还是害怕它们成为行刺自己的利器? 

  类似公子光刺杀姬僚一类的事,史不绝书。国君或后来的帝王,拥有无限的权利,有着极大的诱惑。帝制不灭 ,为了权利的争斗就不可能有划句号的那一天。帝制在戕害天下荼毒生灵的时候,也是一把刺向自己的宝剑。天伦之乐,手足之情,与他们绝对是奢侈的。不知姬僚地下有知,以为然否?


十二


  将近十二点的时候,我们别过蔡河,由郭智慧君做东,在S102省道边的一家饭馆吃了午饭。随后,我们上了国道之南大约二里之处的颍河大堤上。

大堤是水泥铺就的,虽然曲折却十分平整,一边是错落的农舍,一边是潺湲的流水,行走之处,大抵是绿树阴浓、水面风凉的缘故,让人觉得十分的惬意。

  沙颍河上连河岳,下通江淮,是豫东南的一条母亲河。立在岸上,面对千载不歇的流水,你会心不由己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意来。一座山,一条河,是自然的象征,更是造化对人的馈赠。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从另一方面看,也正是古人从山水中得到了智慧。

  下午三时,我们辞别了郭智慧君,辞别了沙颍河,结束了一日乡村的行走。

                                                                                                                                                                                                                                                                                2015年8月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发表评论
发 表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赞赏记录
¥34(19次)
  • 游客
  • ¥2.00
  • 2021-02-13
  • 露白
  • ¥1.00
  • 2020-03-26
  • 露白
  • ¥2.00
  • 2020-03-23
  • 游客
  • ¥1.00
  • 2019-12-22
  • 游客
  • ¥1.00
  • 2019-12-22
  • 游客
  • ¥1.00
  • 2019-12-21
  • 游客
  • ¥5.00
  • 2019-12-21
  • 游客
  • ¥2.00
  • 2019-12-21
  • 贺芳林
  • ¥5.00
  • 2019-12-21
  • 游客
  • ¥1.00
  • 2019-12-19
  • 游客
  • ¥1.00
  • 2019-12-19
  • 游客
  • ¥1.00
  • 2019-12-16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