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韵贺知章《咏柳》
七绝·鹊巢
陈永烽
树岔云霄小屋高,千根枝木万丝绦。
鹊桥飞架匠心出,巧喙天成藐斧刀。
原玉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匠心天成处,自有春风剪——步韵诗《鹊巢》赏析
贺知章的《咏柳》以春风化剪刀的奇思,将造化之功凝结为永恒的诗意。千年后的这首《鹊巢》,在严守原韵的格律中,将目光从垂柳的柔婉转向鹊巢的精巧,以全新的艺术视角完成对原作的隔空唱和。两首绝句恰似双生并蒂,在唐诗与现代诗的对话中,共同诠释着自然造化的永恒命题。
原诗以"碧玉妆成"的视觉惊艳开篇,赋予柳树翡翠般的灵性;步韵诗则以"云霄小屋"的意象,将鹊巢的建构之美推向云端。前者以"万条垂下"的动感线条勾勒春的生机,后者以"千根枝木"的密集编织展现生命的坚韧。两首诗都在开篇处完成对自然造物的整体观照,却在视角选择上形成俯仰对应的美学张力:垂柳的柔媚低垂与鹊巢的巍然高耸,恰似中国画中的"平远"与"高远",在空间维度上拓展了诗意的疆界。
贺知章以"谁裁出"的追问,将答案引向无形的二月春风;步韵诗则以"匠心出"的肯定,将创造力的桂冠归于喜鹊自身。这种从自然现象到生命主体的视角转换,暗含着对生命智慧的礼赞。当"巧喙天成藐斧刀"的结句与"二月春风似剪刀"遥相呼应,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诗人对原诗意象的巧妙化用,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认知: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本就不需要人类的工具丈量。
在诗艺的传承中,《鹊巢》展现出独特的创造性。它保留了原诗"设问—解答"的结构范式,却将答案从自然之力转向生命本能;它延续了以小见大的咏物传统,却赋予物象以更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鹊巢的建构过程,在诗人笔下升华为生命意志的庄严仪式,千万根枝条的编织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对完美形态的本能追求。这种对生命尊严的诗意诠释,让古老的绝句形式焕发出新的思想光芒。
当我们将这两首跨越时空的诗作并置,看到的不仅是格律的严谨对应,更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螺旋上升。贺知章看到的是造物者的神奇,现代诗人领悟的是生命本身的智慧。正如春风从未停止裁剪细叶,喜鹊的巧喙仍在继续编织天空的经纬,诗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也在这样的对话中完成着永恒的自我更新。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
七律·仁义礼智信
8469
-
七绝·自驾游春三世间
8442
-
七绝·悄然梦醒是新吾
8373
-
七绝·不屑红尘把爱抛
8365
-
七绝·你我欣然如凤仪
8351
-
七绝·爱得情自愿
8338
-
七绝·满目倾情信爱人
8317
-
七绝·情感无声意味长
8272
-
七绝·致敬顾浩先生
8271
-
七绝·我爱如风入洞天
8252
-
贺芳林《七律》望中国航母舰
2031423
-
贺芳林《七律》风雨后相逢有
1634364
-
贺芳林《七律》春青重走长征
1052584
-
贺芳林《留春令》丝路追情
774570
-
贺芳林《鹧鸪天》咏历雪梅花
558566
-
贺芳林《七律》金桂秋情
503421
-
贺芳林《七律》秋晨登华山写
470863
-
贺芳林《家山好》月来仙桂
350154
-
贺芳林《七律》秋吟晴霁岳麓
331115
-
贺芳林《七律》登雪满长城感
32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