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之古风
作者:佚名
上传时间:2020-06-08 10:55:39
浏览量:3448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1587971787179830.jpeg

古风有短长、齐言与杂言、非律化与律化等分别,其章法仍然适用“起、承、转、结”。 


短篇古风如古绝,章法见《绝句的章法》。稍长的,可参考《律诗的章法》。 


中长篇古风,最宜于叙事,兼及写景、议论、抒情,其篇章结构方法在某些地方类似作文。起、承、转、结,各分一段或若干段,特别是转的部分变化波折较多,文字往往较长。写作时要注意层次、提顿、分合、伏应、过渡等,不离主题,一脉贯串,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以叙事为主的古风,可以按时间先后组织材料,必要时可以倒叙、补叙、插叙。例如杜甫《赠卫八处士》,从感慨人生聚散无定开始,与相见的悲喜交集,接着询问故旧情况,再细述卫八家庭及家人的热情款待,主客饮酒话旧,彼此感受,末叙暂聚复别,以感叹世事回应开头作结。先用“今夕”,再写“夜”,后说“明日”,以时间线索贯串,层次井然,有条不紊。首四句是起,“少壮--君子堂”六句是承,“昔别--故意长”十二句是转,末二句是结。 


韩愈《山石》,是记游山寺,叙事兼写景抒怀。全诗层次,是黄昏到寺、夜深宿寺、天明离寺三个时间的所见所闻。开端四句是起,点出山、寺、黄昏、新雨;“僧言--光入扉”六句是承,写夜宿;“天明--风生衣”六句是转,写离寺;后四句是结,感叹。前后呼应:“出入高下”应首句“山石荦确”,“无道路”应“行径微”;因“新雨足”,所以夜月清光入扉,山有烟霏,天明日出愈显得“山(花)红涧碧”,又才能“当流赤足”、“水声激激”。诗所写景物有光感、湿度和色调,浓淡相间,成为统一、和谐的画面。 


李白《蜀道难》,开头陡然而起,总提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强烈的感情咏叹,点出主题。“蚕丛--钩连”六句,说从远古以来,秦蜀就被崇山峻岭所阻断,由秦入蜀,太白崇山峻岭首当其冲,承上交待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原因。“上有--凋朱颜”十六句,极写蜀道山势的高危。上边是高峰插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边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照应上文的不通人烟。又说黄鹤不得飞过,猿猴难以攀援,人自然更难通行,这是进一层写法。以上是虚写。接着实写人在蜀道行进的艰难。青泥岭百步九折,不仅迂回盘旋,更是高峻得可以上摸星辰,使人屏息抚胸,坐而长叹,不能继续行进。这是正写。行人步行目见,已如此艰难,耳听“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凄厉,荒凉,又令人骇异、悲愁,“凋朱颜”。这是旁衬,渲染环境气氛以烘托蜀道之难。“连峰--来哉”六句,再起一波,叙蜀道中最危险的地方,连峰接天,绝壁枯松倒挂,飞湍瀑流,转石雷鸣,更是惊险,反问远道之人为何而来,正意是说游人不宜去。这段既是承,以是转,是连接上下文的过渡处。“剑阁--早还家”十一句,写由秦地进入蜀中,所见剑阁地势的高峻,带起人的担忧,驻守者如不可靠,就可能产生祸患,暗讽当政者要警惕战乱,要善自用人,从而表露题旨。结句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照应开头,又是全篇丰富内容的浓缩和升华,感人极深。清人沈德潜论章法:“歌行(铺张本事的古风)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以下随手波折,随步换形,苍苍莽莽中,自有灰线蛇踪,蛛丝马迹,使人眩其厅变,仍服其警严。至其收结处,纡徐而来者,防其平衍,须作斗健语以止之;一往峭折者防其气促,不妨作悠扬摇曳语以送之。不可以一格论。此论就符合李白此诗情况。结尾部分,由峭折转纡徐,最后是斗健语。《蜀道难》句法多变,参差错落,短至三言,长达十一字,常有多个平声仄声字连用,或平仄单字间用,有的纯用散文句式,如“上有六龙之高标”等,不拘一格,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结合。 

 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的一个古典诗体裁概念。简言之,没有格律约束的文言诗就是古风。现在,我们可以把诗经体(风、雅、颂)、楚辞体(骚体)、乐府体(歌、行、吟)、古绝等都看作是古风。

根据我个人归纳,古风有以下特点:

一是篇幅不限。古风篇幅可长可短。短的可能只有四句,如柳宗元的《江雪》;长的可能有几百句,如屈原的《离骚》。

二是每句字数不限。古风不要求句式整齐。如李白的《蜀道难》开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字、四字到五字。当然有句式整齐的,根据字数的多少称之为四言诗、五古、七古等。不整齐的,一般称之为杂言诗。

 三是不要求句子成联。格律诗一般句子是成双的,全篇有两联(五、七绝)或四联(五、七律)乃至多联(排律)。古风没有这个要求,可以是二句、五句或七句等,无所谓。如杜甫《饮中八仙歌》写贺知章的一章,只两句:“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曲江三章章五句》最后一章:“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是五句。

四是用韵稍宽。因为在近体诗形成以前,诗词界对韵律没有统一的要求,所以古风的用韵要比格律诗宽泛。如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平水韵看,喧是元韵,偏是先韵,山是删韵,格律诗不可通押,但古风可以。

五是没有平声禁忌。格律诗忌孤平,忌三平脚,要求每联仄起平收。古风没有这些禁忌,孤平、三平脚、三仄脚都可以。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如杜甫《哀王孙》:“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孤平。李颀《送陈章甫》:“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三平三仄屡见。杜甫《赠卫八处士》全押平韵,《佳人》全押仄韵,白居易《琵琶行》平仄互押。

看了上面的归纳,似乎写古风很容易,但这是一种错觉。事实上,只要是写诗,都难写。因为写诗难的是立意和表达,格律问题只是皮毛的东西。古风创作,也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否则一样可能沦为打油诗、顺口溜之类。我们九江,古代的陶渊明、当代的宗远崖都是古风创作高手。尤其是宗先生,于古风创作还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古风的创作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是立意要高古。古风古风,需要有古代圣贤的高风亮节。在立意上,要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有发人深省、催人向上的作用,能表示高洁的价值取向。平庸而无甚意趣的东西,写出来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看宗远崖《咏史》:


李斯固厕鼠,暗入太仓中。

颇窃韩非术,面谀能取容。

黑白定一尊,此语宁由衷。

谁谓始皇智,信之为极忠。

沙丘骨未冷,彼意已他从。

矫诏杀扶苏,先推丞相功。


李斯是新中国尊法反儒的法家代表,但一个不忠不义的人,君主一死就矫诏杀太子,值得推崇吗?宗先生的诗大义凛然,就是站在道德的立场上说事,能令人信服。

二是风格要庄重。古风要像古君子,端庄重仪礼,不可轻佻。如果像街头泼皮,写出来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看宗远崖《长谷道中》:


迟步且延景,万象存一睹。

峡曲日移阴,松深雾来雨。

开辟灵莫测,天清媚肺腑。

疏怜枝槎枒,奇见石撑拄。

无弦何盈耳,风水相与抚。

乃知天地籁,纷来任自取。

独行亦逍遥,何为斯路主。


把一个人独行这么一件事,写得很有价值。可以看风景,可以听天籁,可以自逍遥,可以作一条路的主人。如果写成一个人走路很寂寞,想来个美女做伴,或想捡到个钱包,那就不成为古风。

三是感情要充沛。写古风,骨力很重要。骨力从何而来?感情充沛、一路贯注。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只是东拉西扯凑成一篇,写出来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看宗远崖《喜晴》:


久雨东风晴,浮云忽西归。

人心喜佳气,物情亦不违。

日出逐鸠还,天清新燕飞。

携儿过前林,落花拂春衣。

芳原散馀霭,行潦仍成围。

时哉陵上麦,芃芃扬光辉。

野老语多欣,生趣相因依。

痴儿学解事,笑说稻秧肥。




久雨天晴,带着孩子到郊原散步,诗人心中充满了喜悦。通过鸠还燕飞、落花馀霭、农人作物、儿童渐长一系列的意象,写出诗人极为愉快的心情,读者读了心中也产生很美好的感觉。

四是用字要古雅。既然叫古风,就不能写得太现代,要体现出传统。一些过于现代的新词语,不好随便用,一用就没有了古味,使诗篇失色。为了体现古雅,要尽量避免使用律句,而要反过来多用三平脚三仄脚。看宗远崖的《杂诗》:


三年学屠龙,无所用其技。

匍匐空归来,莫笑寿陵子。

维鸠拙营巢,日暮亦居止。

筑室无巧匠,谁肯求蜂蚁。

是以善游者,操舟不自喜。

君看识路马,思归终已矣。


空归来,三平;不自喜,三仄。用其技、寿陵子、亦居止,都是为了避免律句而故意用仄平仄的结构。用字上,匍匐空归来,如果换成“爬着回家来”,怎么样?操舟不自喜,如果换成“驾船不偷乐”,怎么样?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五是构思要独特。写古风,奇特很重要。李白的《蜀道难》,竟用“噫吁嚱!危乎高哉!”开头,一下就抓住人。柳宗元的《江雪》,纯用白描,像画画一般。再看宗远崖的《狐兔鹿》:


兔为狐所食,狐无怜悯心。

兔死猎人手,狐悲难自禁。

事别利与害,情亦昨异今。

今朝且幸免,来日或见侵。

祸福暗移转,端倪谁与寻。

莫笑垂死鹿,气急不择音。


诗人从一个简单的“兔死狐悲”的成语,展开奇特的联想。先是说狐狸自己吃兔子,一点也不怜悯;看到猎人打兔子,它却悲伤起来了。然后引伸到事情与自己有没有利害关系,感情是不一样的这样一个理趣支点,大加阐发。最后又联想到另一个典故“鹿死不择音”上,把狐、兔、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这个音字通荫,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诗这样构思,就不是人云亦云,而是从平凡中发现诗料,最见才气。

最后,举一首我自己创作的古风《吴三桂》来强调一下上面所讲的内容。


清兵入关来,尽责吴三桂。

红颜事若有,此国可当卫?

红颜事若无,且怪无能帝。

中华非一族,满汉原兄弟。

君不见汉唐盛世时,疆域西过葱岭东至高句丽?

君王有道时,明妃文成可往蒙藏妻。

君王无道时,陈涉李闯皆欲行道为天替。

吁嗟兮,一关难为天下计!


拙作在立意上,不把着眼点仅放在吴三桂放清兵入关这一件事上,而是放到从汉唐到明代这一大段的历史时期中来看。在风格上,不纠缠于吴三桂与陈圆圆的儿女之情,而是从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来义正辞严地说。三是在感情上,从头到尾充满了对明廷晚期腐败无能的愤慨。四是在用字上,用责不用怪,用妻(去声)不用嫁等都是有讲究的。五是在构思上,连用两个相反的推论,接着又连用两个君王有无道的相反例子,以期达到出奇的效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君王如果有道,远方都能归附;君王如果无道,一个关隘挡不住入侵,没有吴三桂还会有张三桂李三桂。



来源:淘诗词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