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即古体诗,是指唐代律诗(近体诗)形成以的所有诗歌,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风”等等。古体诗的特点是形式自由、多样,除了押韵之外,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
古诗的种类
(一)四言古诗
四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成形最早的一种诗体。产生于公元六世纪的《诗经》,就是一部四言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经》除了语言的准确精练外,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我国诗歌“形象思维”的先河。
《诗经》中的四言诗,在结构方面是多种多样的。有相当多的是四句一章,每一首又包括好几章。超过四句的,短的有五句六句,长的一章可达三十多句。每一首诗的章数,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只有一章,如《周颂》的《敬之》十二句,《载芟》三十一句;有的一首有两章,如《王风·君子于役》;每首三章至五章的,在“国风”里占大多数。在“雅”、“颂”中,有长到八章、九章一首的,如《小雅》的《白华》(八章)、《斯干》(九章)等。
四言诗通常都是二节拍的形式,即每两个字形成一个节奏,每句两个节奏。这种形式比较简单、短促,不大可能表现日益发展、渐趋复杂的社会生活,因而其行不远。《诗经》的押韵方式也是丰多彩、多种多样的,几乎包括了以后我国古典诗词的全部押韵方式。
(二)五言古绝
古绝,一律以四句一首为限,凡是超过四句一首的,不管篇幅长短,一律称做“古风”。
五言古绝的出现,当在南北朝以前,早在南朝梁代文人徐陵编选的古诗集《玉台新咏》里,就收有言《古绝句四首》,是晋以前的作品。这四首古绝有三首用的是平韵,只有一首是仄韵。请看其中的两首:
古绝句四首(其二、其三)
日暮秋云明,江水清且深。
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
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这两首诗,用平格式表示,表现为: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二”虽然用的是平韵(这很容易跟律绝混淆),但却只有第四句偶然合律,其余三句全是拗句。“其三”虽然有两句(第二、三句)偶然合律,但却押的是韵,所以,很明显它们都是古绝。
(三)七言古绝
七言诗的形式出现很早,但是四句一首的绝句却出现较晚。七言古绝只是在五言古绝的每句头上增加两个字,因此,七言古绝同五言古绝一样,仄韵比平韵多。至于失粘的平韵七古,诗人比较乐于写作,有时也很难跟律绝区别。
(四)古风
古风,是每首超过四句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是古代诗歌中的“自由诗”。古风可以分为五言、七言和杂言三种。通篇五言的叫“五言古风”,简称“五古”;通篇七言的叫“七言古风”,简称“七古”;三、五、七言交互使用的叫“杂言诗”。在古代诗歌的分类上,将“杂言诗”归入“七言古风”一类。以五言为主,杂用七言诗句的,不管七言占多大比重(即使只有两个七言句),也一律算作“七言古风”。
古风的特点是:
1、用韵比较自由,既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既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韵;既可四句一换韵,也可以两句一换韵;而且一篇之中可以重韵。
2、一般不讲究平仄,不要求粘对。
3、不要求对仗。有的古风出现对仗,那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
4、句式不限。通篇可以是五言,也可以是七言;可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也可以七言为主,杂以五言。至于杂言诗更是可以短到两个字一句,长到十一个字一句。
5、篇幅句数不限。可以少到五句一首,也可以长到十韵(每两句为一韵)、五十韵、乃至上百
韵、二百韵一首。
古风押韵的位置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南北朝以前,四言诗和五言诗基本上都是隔句用韵的;七言诗多数是句句用韵的,到南朝鲍照才有了隔句用韵的七言体。因此,古风押韵的情况有:隔句押韵、每句押韵、中间换韵三类。
-
贺芳林《七律》望中国航母舰
1982575
-
贺芳林《七律》风雨后相逢有
1629734
-
贺芳林《七律》春青重走长征
1046530
-
贺芳林《留春令》丝路追情
772065
-
贺芳林《鹧鸪天》咏历雪梅花
555961
-
贺芳林《七律》金桂秋情
501044
-
贺芳林《七律》秋晨登华山写
467626
-
贺芳林《家山好》月来仙桂
347741
-
贺芳林《七律》秋吟晴霁岳麓
328663
-
贺芳林《七律》登雪满长城感
31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