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二十大报告,使我们更加明确新征程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命题,这对于文艺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来说,都是提振士气、指明路径、提高境界的伟大纲领。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自信自强”,这是新的百年征程在文化上的必然要求!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传统和灿烂成就的自信;自强,是基于自信基础上使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这也是新的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化自信自强的推动,从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这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
对于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报告中的重要论述给予了我们非常明确的指引。报告中说:“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是我们在未来的文艺事业中应当遵守的总体指导思想。无论是创作抑或评论,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和着眼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文艺界焕然一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得到了普遍性的贯彻落实,那些不良的倾向和负面的审美风气得到了廓清,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成为文艺领域的主流,文化自信成为文艺工作者秉持的基本理念。尤其是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呈现于人们的审美生活中的一批优秀的精品力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刷新了人们的审美认知。以此为时间节点,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踏上新征程,这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宏伟的目标和更明确的要求。“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就是适应这种历史发展需要的纲领性的理论命题。
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文艺评论家有重要的使命在肩。对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对于杰出的文艺作品的价值判断与传播,对于不良创作倾向和畸形审美的分析批判等等,都是评论家的应尽之责。“文化自信自强”对文艺评论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是更为深刻的批评理念。如何助力这个任务,实现“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这也是文艺评论工作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从文艺的向度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绝非虚话套话,而是要以深刻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精神的为数众多的优秀作品来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力。杰出的作品可能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中华文明史上有过许多辉映世界的文学艺术经典,如诗经、楚辞,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关汉卿、汤显祖的戏剧作品,鲁迅的《阿Q正传》、老舍的《茶馆》等等。当代中国的很多文学艺术作品也可能进入经典行列。进入新时代以来也有很多作品具有经典化的潜质。文艺评论很大程度上是阐发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深度,使之拉近接受美学的经典化过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以深刻的审美魅力表现这一进程,就可能出现史诗性的文艺杰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这同样也是文艺评论家的责任。“人民的史诗”,即是作家艺术家的追求,也是评论家的职责。
经典的形成,往往依赖于文学史、艺术史、美学思想史的纳入与评价,同时,入史也是成为经典的重要条件。文学史、艺术史的撰写与建构,对于文艺经典地位的造就,作用十分突出。选择文艺精品入史,并予以学术性的价值评判及历史分析,本来就是文艺评论的基本职责。我们理应尽到这份责任,使优秀的文艺作品在文学史、艺术史上占有应有的一席地位,进而为文艺经典的造就打下良好基础。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的最重要的方式。对于文艺评论家来说,无论自身的修养还是批评实践,都是无可取代的必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中华美学精神,对于文艺评论而言,既是批评主体的修养与标准,也是作品的活的灵魂。无论是文艺批评史还是美学史都有非常丰富的经典著作和命题,如刘勰的《文心雕龙》、谢赫的《古画品录》、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刘熙载的《艺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等等;还有许多的美学命题,如“大象无形”“传神写照”“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陈言务去”“辞必己出”等等,它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蕴含,同时,也有审美价值判断的生命力。一方面,它们本身就是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阐发它们的理论内涵,赋予它们以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及物性地注入当代批评话语体系,对于提升文艺评论的质量而言,无疑充填了更强的中华文化因素。
文艺评论助力于文化自信自强,更在于通过批评实践激发作家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发扬民族自豪感和不畏任何强敌的钢铁意志!使“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作品的底色。通过价值判断和审美分析来激发这种民族自强意识,并且成为当代的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
“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路径,也是文艺评论家在新时代的光荣使命,是我们既定的方向。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
来源:文艺报
- 贺芳林《七律》望中国航母舰 1726237
- 贺芳林《七律》风雨后相逢有 1600412
- 贺芳林《七律》春青重走长征 1034265
- 贺芳林《留春令》丝路追情 759145
- 贺芳林《鹧鸪天》咏历雪梅花 531968
- 贺芳林《七律》金桂秋情 489148
- 贺芳林《七律》秋晨登华山写 455420
- 贺芳林《家山好》月来仙桂 336492
- 贺芳林《七律》秋吟晴霁岳麓 317002
- 贺芳林《七律》登雪满长城感 30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