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诗赏析
作者:杜甫
上传时间:2018-11-27 15:31:45
浏览量:11108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杜甫《月夜》诗赏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年(756)八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因他官小名微(当时他的诗名甚微),没有被敌人注意到,混在难民群中。此时他的妻子儿女都在鄜州(今陕西富县),诗人对着皎洁的月光,思念家中的亲人,写下了这首情真意深的杰作。
首联是说,今夜的鄜州,一定也有一片皎洁的月光,然而闺中的妻子,只能一个人独自冷清清的在看月。明明是诗人在对月怀念妻子,却想象妻子在对月怀念自己.诗人如此设身处地,一片真情尽在不言中。浦起龙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读杜心解》卷三之一)确是一语道破了这首诗在构思上的特点。这一联是思念妻子。
       颔联是思念儿女。手法和前一联相同,而感情比前一联更深更细。诗人不说自己在深深地怀念那些活泼天真的小儿女,而说我在这里遥遥地怜惜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他们还不懂得忆念陷在长安城中的爸爸呢。不懂得忆念爸爸,更不能理解妈妈对月怀人的心情了。这样,颔联更进一步补充和加深了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独”字的容量。妻子在闺中独自冷清清地看月,不仅是因为自己不在她的身边陪她,更因为孩子们年龄太小,一点也不懂事,丝毫不能理解妈妈此时此刻的心情。读到这里,诗人深沉地怀念妻子儿女的情状,简直呼之欲出!不知读者也曾这样深沉地怀念过自己的亲人否?读了这首诗,你一定会惊
讶一千多年以前的诗人,却无意中作了我们的代言人,这首诗的典型意义和艺术魅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颈联则更进一步由自己久久伫立望月愁思推想到妻子深夜看月不寐的情景:长久伫立,雾露侵润,云鬟恐被沾湿了吧?夜深凭栏,月光清凉,玉臂也有寒意了吧?仿佛诗人已经回到妻子的身旁,嗅到她头发上散发出来的香味,看到她如玉似的双臂沉浸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中,真是“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王嗣奭《杜臆》,转引自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四)诗人此时已经四十五岁了,妻子的年龄也该不小了吧?诗人将对方想象得那么美丽,正见出他的一片深情。
       尾联仍然用透过一层的写法,意思是说,什么时候能够夫妻团聚,双双倚靠在薄薄的帷幔边,让皎洁的月光照着我们,先是因追忆离别之苦而泪流满面,继而是想起团聚之乐而揩干眼泪露出笑颜呢?这一联不仅极其逼真地写出乱世夫妻久别重逢时悲喜交集的情景,而且更加强烈地反衬出今日两地望月相思、不得团聚之苦。

       这首诗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设身处地,纯从对方处落笔,由自己的对月怀人推想到妻子儿女的心情,由自己的徘徊难眠推想到妻子的深宵不寐,由目前两地望月、不得团聚之苦推想到将来一处看月、双双团聚之乐。因而使人感到想象丰富,刻划入微,情真意切,曲折尽态。真是愈读愈有情味,使人久久难以释怀。     
       二是始终紧扣住“月”字来写,先由长安之月写到鄜州之月,月是一个月,情是两地情,“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时歌   秋歌》),月是感情的媒介,它可以把距离遥远的两颗心维系在一起,又可以把抽象的看不见的感情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再由今夜“独看”之月写到将来“双照”之月,月仍是一样的月,情已是两样的情:今夜是离人独看月,满纸凄苦情,将来是夫妻双照月,泪干笑颜开。月又成了对比、衬托的手段,使苦时更苦,乐时更乐。
       以上所谈,虽有技巧,然而主要是感情的真挚深厚,真情才能出好诗。虚情假意,技巧再高,也只是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没有真正的香味的纸花而已。前人早就说过:“作诗固宜搜索枯肠,然着不得勉强。故有意作诗,不若诗来寻我,方觉下笔有神.诗固以兴之所至为妙,唐人云:'几处觅不得,有时还自来。’进乎技矣。“(清代吴雷发《说诗菅蒯》)诗来寻我,一方面必须有深厚丰富的生活,真挚充沛的感情,另一方面必须掌握诗兴涌现的最有利的时机,趁热打铁。杜甫的《月夜》所以能如此激动人心、脍炙人口,正是由于杜甫怀着深厚真挚的感情,在身陷贼中怀念亲人最痛苦的时刻写下来的。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