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台断想
作者:露白
上传时间:2019-12-13 15:29:30
浏览量:3293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弦歌台断想

穿越与思考

——露白游记

101252vo8yqfpv2mby2iqz(2).jpg

淮阳是周口人心中的圣地。

外地人若来周口,周口人一定会向他推介淮阳。

我记不清有多少次去过淮阳了,有时是陪故旧亲朋,有时是携逸侣诗客,但每一次我都是怀着一腔虔诚的态度的,若用“拜谒”二字,方为确切——无论匍匐一叩开天立极的太昊,还是登临一赏诗莲词荷的龙湖,心情莫不如是。

观象于天,观法于地,淮阳是伏羲一画开天的地方。于此,混沌初分,乾坤始别,世界闪现了第一道文明的曙光。

我去淮阳虽多,殊为遗憾的是,有两个地方尚不曾趋前一谒,那就是弦歌台与曹植墓了。

八月十六日,借了和弟弟鹿林陪母亲去赏荷的机会,复承中国作协会员、淮阳县作协主席董素芝和两位大学同窗陈至明、李韧二君的美意,由他们指引,我才圆了心藏久之的愿望。

上午,在陈至明君的陪同下,我们拜谒了太昊陵。出来时已经十二点了。午餐由董主席盛情做东,而且,具有诗意的是,她选择了一家临湖的餐馆。于是,龙湖的旖旎,羲陵的崇伟,以及淮阳星罗的名胜古迹,厚重的人文历史,就成了我们席上的话题。

作为中国儒学研究会会员和《儒学与文明》的编辑之一,弟弟鹿林也对弦歌台——这一为纪念孔子当年绝粮七日仍弦歌不辍的地方——格外地向往。为此,坐落于县城西南一片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就成为我们下午第一个要去的目标。

弦歌台在南坛湖中,一眼望去,给人一种飘逸于尘世之外的感觉。古雅的殿阁,庄严的亭台,巍峨的塑像,映衬以远处的曲桥回廊,荡漾着初秋的荷风水韵,气度非凡。但轻叩朱门,仰瞻红垣,默诵“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庭前俎豆千秋犹自仰高山”一联文字时,心情不免有些沉重。

周口弦歌台.jpg

弦歌台原名厄台。一个“厄”字,写尽了孔子当年的穷迫,但让我却想起另外一个字——扼。

孔子所处的时代,周室衰微,诸侯崛起,社会呈现的是一个分裂、混乱、鼓角争鸣、干戈相向的局面。他认为,若要天下太平,就必须重建昔日的道德,恢复旧有的秩序。在而立之年,孔子形成了自己的学说,立志以此匡世济民。

孔子的思想,出发点为《易经》中的“和”,慨括为两个字:一为“礼”;一为“仁”。

  “和”出自《易经》,《易经》源自“八卦”,“八卦”演于伏羲,也是老子“道法自然”的根本,乃人类生存的大哲学。

“礼”指周礼。孔子认为,周礼中尊卑有序、上下有节的社会秩序,若诸侯百姓奉之为绳墨,则天下不患不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什么?“仁”即为“恕”与“悯”,即为“宽容”与“博爱”,即为“体物悯人”,即为今天我们所说的人文主义。

孔子在他五十五岁时候开始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政治主张。驰骋想象,我们依稀能看到一辆牛车,载着一位老人,在一队弟子的随从下,正跋涉于千里的荒原……

一个沉沦不堪的世界,上帝派遣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来拯救它了。

但是,正如楚之狂人接舆所唱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此时,诸侯追求的是拥有一个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国度,分崩离析已成为天下的大势。他十年的颠沛,落得的只是“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公元前480年,弟子子路去世。孔子叹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一年后,他也绝望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是——原谅我不得不重复地使用这个词——世事无常,三百年后,惨遭鄙夷与打击的学说,突然被人奉为统国治民的法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经过董仲舒和刘彻的运作,一跃成为维护乾纲的正统思想。中国,自此发生巨变。

这一巨变堪称是弥天的阴谋。他们从孔子思想中剥出了一个字,那就是“礼”。礼”的核心是“尊卑有序,上下有节”;本质是“维护等级制度”;具体实施则借了两个字:“忠”与“孝”;但努力方向只有一个:忠君。凡与此不统一的即为“大逆不道”。 中国人的想象,中国人的灵气,自此被一只巨手扼住。

孔子思想中的 “仁”,只被少数的有识之士坚守着,有限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

如果说,八千年以前,先民结网罟,养牺牲,一改茹毛饮血是文明;伏羲正姓氏,制嫁娶,一改杂婚乱伦是文明,那这种文明还是低级的文明。如果以这样的标准衡量当今的社会,不文明的事,可以说,即使打着灯笼也找不到一件。

文明是在发展的。高度的文明就是灭除野蛮,张扬人性,尊重任何一个哪怕微不足道的生命。

但遗憾的是,从伏羲到孔子,从孔子到我们,有几个敢站起来说,自己身上彻底消除了茹毛饮血的兽性呢?看一看三千年的史册,有几页记载的不是杀戮?有多少文字不带有血的腥膻?

为了皇权,刘彻杀子,杨广弑父,哪里有“仁义”的概念?一个李陵被俘,全族被屠;一个胡惟庸案,五万人被杀,哪里有“文明”的影子?以文学著称的魏文帝,在逼迫一母同胞的曹植七步成诗时,他的“文心”又在何处?

伏羲在天,对薪火相传的后世子孙,我们不知他会作何种的叹息;孔子有灵,对把自己奉为“至圣先师”的帝王和权贵们,我们也不知他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忍讥受讽,不改初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孔子另一种精神。当年,一个六十三岁的老人,在绝粮七日下,仍与弟子们临水论道,抚弦而唱,是何等的一种意志、一种气魄!

我想到秋风吹拂的白髯和葛巾,想到黄叶的飘落和白云的停止……孔子,你不用风神萧散这个词,绝难以形容!

我还想起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子路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安于穷困,小人穷困则会胡作非为。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这是孔子为“君子”定的操守。但做到这一点,却殊为不易。人或不信,不妨绝食三日试试?

我们不忍翻阅历史,去看在“守”与“降”之间,代表知识分子的士,做着怎样的挣扎。所幸的是,仍有一些刚直不阿的故事不致于使我们绝望。

诗人刘禹锡,一生三次被贬,却志节不移。第一次,十年,回到京师后,作“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语带讥讽,二次遭贬;又十二年,回到京师,再作“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又重来”,不仅没有一丝悔改的态度,反如一个得胜还朝的将军。于是,第三次遭贬。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相逢故旧,诗人可以倾诉,可以悲歌,但面对权贵,诗人表现的唯是一身崚嶒的傲骨!

然而,刘禹锡“不降”的结果只是在巴山楚水“凄凉”了二十三年,但五百载之后,方孝孺的“不降”遭受的却是天地也为之变色的屠戮。

朱棣攻下南京,命方孝孺拟诏,方孝孺掷笔于地,曰:“死就死,诏书决不能写。”朱棣勃然大怒,说:“你难道不怕家灭九族?”方孝孺毫无畏惧,答道:“灭十族又如何?”

朱棣果然处方孝孺以磔刑,灭其十族——除亲戚之外,门生故旧悉数被杀,罹难者多达八百七十三人。 后人哀之亦誉之为“自古节义之盛,无过此一时者。”

朱棣举兵南下时,他最依赖的谋士姚广孝对他说:“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城破之日,必不降附,幸勿杀之。杀孝孺,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点头答应。但是,一旦掌握了无限的权利,也就拥有了无限的尊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惩罚起任何一个胆敢冒犯龙颜的人,也就无所顾及,无所不用其极了。

方孝孺忠实地践行了孔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精神,遇难时年仅四十六岁。“天将离乱兮孰知其由……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这是他慷慨赴死时的哀歌。

这一极端血腥的事件,不知两千年前的孔子是否能够预料,也不知他该为之高歌还是为之恸哭?我以为,若孔子真的在天有灵,他一定会悔恨为后世树立这样一个道德标杆。毕竟,八百七十三人的鲜血,是可以流成一条河的!

好0_副本.jpg

下午两点半,我们走出弦歌书院,来到前面的广场上。仰望孔子高大的塑像,我的心绪依然无法平静。再转至右前方一个亭子下,看到亭子中立的一通石碑,惊喜地发现,铭文竟然为淮阳名士——也是我的朋友——徐卿峰先生所撰写的。遗憾的是,于仓促一瞥中,我只零星地记下了几个句子:……立巍峨石坊,显圣像慈容……纳八方瑞气,迎四海文朋……

至此,我的心情稍稍舒畅了些。心想:若孔子故地重游,无论他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治主张,应该不会再有绝粮断炊的遭遇了。

广场的最南端是一堵高大的照壁,上刻之文乃《论语》中的句子。默诵结尾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襟怀中又不免升起一些怅惘:岁月倥偬,人生苦短,一个人的追求以及整个人类的追求,终极是什么呢?

我如此思考着,又于将离之时,放眼一碧千顷的弦歌湖——我仿佛看见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凌波而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子的声音宛然在耳。

只是不知,这一诗意的理想生活,相距我们每个人还有多远的距离。

发表于《陈州文学》2019年第一期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发表评论
发 表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赞赏记录
¥34(19次)
  • 游客
  • ¥2.00
  • 2021-02-13
  • 露白
  • ¥1.00
  • 2020-03-26
  • 露白
  • ¥2.00
  • 2020-03-23
  • 游客
  • ¥1.00
  • 2019-12-22
  • 游客
  • ¥1.00
  • 2019-12-22
  • 游客
  • ¥1.00
  • 2019-12-21
  • 游客
  • ¥5.00
  • 2019-12-21
  • 游客
  • ¥2.00
  • 2019-12-21
  • 贺芳林
  • ¥5.00
  • 2019-12-21
  • 游客
  • ¥1.00
  • 2019-12-19
  • 游客
  • ¥1.00
  • 2019-12-19
  • 游客
  • ¥1.00
  • 2019-12-16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