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与思考 ——袁林游记
作者:露白
上传时间:2019-12-15 09:48:57
浏览量:3570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去安阳,不能不去袁林,正像欲了解民国史而无法回避袁世凯一样。

  在前,我对袁世凯是反感的。 

袁世凯是项城人,他的老家袁寨距沈丘县城只十几公里之遥。我与这个唯一既做了总统也做了皇帝的人可谓是同乡。

   2006年秋,我第一次叩响袁寨那斑驳的大门。但荒芜的庭院,残破的楼舍,诉说的唯是人去楼空的沧桑。我无端地伤感起来,只到在一间陈列室里看见一首歌词时,沉闷的襟怀方为之一振:

……

第一立志要把君恩报,第二功课要靠官长教,第三行军莫把民骚扰,我等饷银皆是民脂膏。第四品行名誉要爱好。

……

   看介绍,才得知,我们的“红色经典”——《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竟然脱胎于袁世凯当年的小站练兵歌。这让我有些惊诧。再后,因为写一篇《枭雄武夫也解诗》的文章,我“邂逅”了他的两首诗:

一首为五绝:

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

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

另一首为七律:

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持缺瓯。

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我们暂且不讨论诗句表达的是“救国”的壮志还是“窃国”的野心,但从诗艺上看,绝非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介武夫所为。至此,我对袁世凯的看法有了转变。

这两首诗均是袁世凯赋闲洹上的时候所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个“洹”字,本身就承载了四千年的神秘。因此,洹上村与袁林,一直诱惑着我前去探寻。

2013年12月下午四点,我与朋友趁了残阳,走进了位于洹水之畔的袁林。

中国是礼仪之邦,坟墓也是有等级的。孔林,关林,袁林,表明它的主人是仅次于帝王一级的人物。

游人极少,墓园一片冷清,一株株的松柏萧索相向,只一座牌楼,仿佛是一列甲胄森然的卫士,威武不减。牌楼为五间六柱式,与其后的望柱及两侧的翁仲,使这个只坐了八十三天龙椅的人,享受了帝王才具有的规制。柱顶六个望天吼,仰对深邃的云空,啸呼的不知是三千年皇权的余威还是它的绝望?

但无论怎么说,比起法王路易十六、英王查理一世,袁世凯是幸运的。他一死,反对者失去了目标,波诡云谲的中国一时平静了。袁世凯的帝王梦于其死后得到了延续。这背后并不是因为权力的掌控者仍是他的亲信,也不是因为“人死为大”这种世俗的宽容,我认为,关键还在于至今仍有不少人难以割舍的帝王情结和根深蒂固的等级思想——一个人曾经不凡,死后也应该享受不凡的对待。

从神道向前,东西值房的另一番景象,让人饶多感慨:墙壁斑驳,柱础潮湿,门窗残破,屋檐蛛网萦绕,栋梁木屑飘飞……只是一个世纪前煊赫的威仪无从寻觅了。但是,遥想咫尺之外的洹上村遗址,则更让人唏嘘:那个面积近三百亩的城堡,连一片残瓦也没有留下。曾经的柳亭花榭、瑶波芳沼,雨打风吹里早已无影无踪。

袁世凯以小站练兵带出一支劲旅而被当时的《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现代军队的组织者”。这也使他在清末的乱局中赢得了足够的政治筹码。但在1908年年底,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死后,他成了满清统治集团的一块心病。二十六岁的载沣,以养足疾的名义,将其“开缺”。

最初,袁世凯在风雅无伦的洹上村,时而独自斗笠蓑衣,垂纶而坐;时而与人盘餐樽酒,吟风咏月。尤其是后者,少年乡试不第靠投军发迹且戎马一生的他,事实上还很出色。袁出道前,曾在老家组织过两个诗社。十五岁那年,他游南京时写了一首诗,字里行间莫不飞扬着上薄云天的豪情:

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

谓是孙策破刘处,相传梅颐屯兵来。

大江滚滚向东去,寸心郁郁何时开。

只等羽毛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

他在洹上村所吟的诗后来被他的儿子袁克文集为《圭塘唱和诗》,其中不少篇章极具高致。如:

老去诗篇手自删,兴来扶病强登山。

一池花雨鱼情乐,满院松风鹤梦闲。

玉宇新词忆天上,春盘香味采田间。

魏公北第奚堪比,却喜家园早放还。

寻诗捡菜的悠闲,听风观鱼的自适,堪比陶渊明了。也正是两年的钓徒生涯,才使后来的他选择了这片土地作为灵魂最后的归宿。细想,若不是他东山再起,中国诗歌史上或许会多了“田园诗人袁世凯”这一词条。但袁世凯是大泽下的潜龙,而非池鱼。“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世人读到的是他睥睨天下的气概。

袁世凯被置散投闲的两年,中国正处在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辛亥革命的爆发,为他提供了“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机遇。但是,昔日为他壮行的洹水,仅仅四年后为他唱起的却是一支挽歌。洹水北岸的这片土地又收容了当年那个貌似诗酒闲人的高邻。

因了晚阳的催促,许多展室,就像百年厚重的史册,令人不能一一地细读。我们只好在匆遽的脚步中,在纷纭的随想中将它们翻过,结余出一些时间留与一睹袁林深处的墓台。

转过当年祭祀的景仁堂,就看到罗马风格的白色石柱和欧式大铁门了。拾石级,穿铁门,眼前豁然开朗:由青石铺就的墓区足有一个足球场之大。位于最北端的墓庐,高有八米,呈圆形,远看如一个洁白的蒙古包。

站在墓前,环顾四外,只见东南角朱红的围墙处,一群麻雀,从叶尽枝枯的树林里,啾啾地叫着飞向光淡影薄的残阳。袁世凯地下有知,应该满足了——一个人,无论他生前多么风光,多么辉煌,多么波澜壮阔,躺下后期望的也是一片宁静。我一时又疑惑,为什么袁林没有毁于“文革”呢?须知,许多历史人物的祠庙或墓庐,都在劫难逃——华夏人文始祖炎帝和舜帝,其陵被毁;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其墓被掘;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连光昭日月、庙食千秋的岳飞,也被挫骨扬灰……传诵千年的英名,无法抵御来自无知兼无畏者的凌辱。而袁世凯,一个“窃国大盗”,一个几乎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其墓竟然完好无损。一说,当年红卫兵用炸药去炸,但因为墓室极为坚固,也就作罢;但还有一说:1952年,伟大领袖来到袁林,当时有人提议扒掉袁墓。他说,要维护好,留作当反面教材吧。一句“最高指示”就这样救了袁林。只是,其他人则没有这么幸运了。

回望历史上无数的革命,“砸烂旧世界”是再正常不过了。秦之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东汉末年,经营了一千四百多年繁华盖世的洛阳,被董卓纵火焚毁;从辽至金有着近三百年建城史的北京,在蒙古军占领后,无数宏伟的宫殿,秀丽的园林,尽成劫灰……在革命成为绝对真理的年代,在暴力决定一切的年代,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无法得到上帝的怜悯。而三千年的中国,在铁与血为底色的画板上,狼烟兵燹实乃最主要的景致。只是,有形的物质容易被摧毁,被“革命”,而无形的意识却是异常的顽固,而非所谓的“革命”就能彻底地将其改变。这一点,我们恰恰可以从既做了民国的总统又复辟帝制的袁世凯身上看个明白。不过,至少从表层上讲,他的倒行逆施是不得人心的。别的不说,只袁林中一些奇特的现象即可为之印证:在袁世凯的墓庐台基下有一个石桌,石桌围了一圈铁栅,中为石香炉,两侧各有一个石蜡台和石花瓶,一切如新,了无祭祀的痕迹。铁栅栏外有一个青石做的香炉,炉内的泥土亦无一点灰烬。这现象是独特的,迥别于我们司空见惯的庙宇前烟火缭绕、灰烬盈炉的景象。试想,无论是一个游客还是一个当地人,谁会向一个“反面人物”祈求或诉说什么呢?

史载,袁世凯在一瞑不视之后,北洋政府发表遗令:“……徒以德薄能鲜,心余力绌,于救国救民之素愿,愧未能发摅万一……国基未固,民困未苏,应革应兴,万端待理……抚衷稍慰,怀疚仍多……”袁世凯在死前说:“杨度误我!”而杨度,始怂恿袁世凯称帝,旋赞同孙中山共和,在政治上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为袁撰的挽联颇耐人寻味:“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原可作,三复斯言。”杨的观点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要是中国的统计学发达,将真正的民意综合起来分析一下,一定复辟的人占三万万九千万之多。”这是孙中山1923年在广州演讲中的话。当时全中国的人口也就四万万,由此可见,袁世凯想当皇帝有其充足的民意基础。——没有了皇帝,国无宁日,这是普遍于当时、仍存在于今日的认识,而分娩共和的阵痛谁也不愿忍受。

袁世凯的另一大罪行就是卖国。但袁在死前为自己撰写的一副挽联,则让人读之无语:“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近年,经过史学家的考证,我们才看清一百年前那段真实的历史:袁为亲英美派,正鉴于此,日本才提出覆灭中国的“二十一条”,但却遭到袁的坚决抵制。但在历时一百零五天、二十多次艰辛的交涉后,中国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了其中的“十二条”,袁将条约签订之日定为“五九国耻日”,以申儆国人忍辱负重。当时的外交总长陆徵祥,后来对此有堪称警语的总结:“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

步出袁林时,天色将暗,忽然间看见牌楼前的拱桥两侧,密匝匝的满是雪白的芦苇。一时,刘禹锡的诗轰鸣于心头:“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行至朋友家,满城已灯火辉煌,纷乱的思绪被喧嚣的现实顷刻间吞噬了。我们在夜市上喝着啤酒,倾诉着离情别绪。袁世凯,又归于久远的历史了。只在自安阳归来的第二日,我才凑一首七律,为这次寻访画上了一个句号:

雀飞鸦噪夕阳中,独踏荒阶觅旧踪。

石屋下人终寂寞,竹书里事尚朦胧。

已执牛耳实无异,竟为龙袍论不同。

洹水汤汤芦荻白,当年冠盖尽成空。

(该文发表于2014年第二期《中原文史》上)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发表评论
发 表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赞赏记录
¥34(19次)
  • 游客
  • ¥2.00
  • 2021-02-13
  • 露白
  • ¥1.00
  • 2020-03-26
  • 露白
  • ¥2.00
  • 2020-03-23
  • 游客
  • ¥1.00
  • 2019-12-22
  • 游客
  • ¥1.00
  • 2019-12-22
  • 游客
  • ¥1.00
  • 2019-12-21
  • 游客
  • ¥5.00
  • 2019-12-21
  • 游客
  • ¥2.00
  • 2019-12-21
  • 贺芳林
  • ¥5.00
  • 2019-12-21
  • 游客
  • ¥1.00
  • 2019-12-19
  • 游客
  • ¥1.00
  • 2019-12-19
  • 游客
  • ¥1.00
  • 2019-12-16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