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惠州之后,迷上了荔枝,在他初次品尝荔枝之后便作了一首长诗《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极尽他的妙笔对荔枝进行歌颂和赞美,之后又是写了多首关于荔枝的作品,比如《和陶归园田居》《新年五首》《食荔枝二首》《荔枝叹》等等。本篇《惠州一绝》,出自《食荔枝二首》,便是最著名的一篇。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解析
在古人眼中,荔枝到底有多美味?但看千年以前的白居易《荔枝图序》,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可算是对荔枝味道的极生动形容。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诗人首先对惠州的自然风物进行了总的概括。罗浮山在惠州西北,是著名的佛道圣地。诗人说罗浮山下四季如春,说明它的气候非常适宜,适合大多数水果的生长。所以次句他说,“卢橘杨梅次第新”,卢橘一般是指一种黑色的橘子品种,但是在东坡的诗里,卢橘特指枇杷。北宋僧惠洪的作品《冷斋夜话》里有明确的记载,东坡为惠表写了一首诗《赠惠山僧惠表》,里面有“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两句,张嘉甫读了不懂,便问东坡卢橘是什么品种,东坡神秘兮兮地答道“枇杷是也”。由于罗浮山下气候非常适宜,所以枇杷杨梅长得特别好,不同于京城商贩的运输品,在此地,水果天天都能吃新鲜的。虽然诗人被贬偏远之地,但也算是有意外收获,岭南的各种新鲜的水果,都可以满足他这个高端吃货。
但是仅枇杷杨梅是远远不能满足诗人的,要想吃得开心尽兴,还是得看荔枝。诗人有多喜欢荔枝呢?往下看。惠州苦不苦,偏远,不毛之地,当然艰苦,但是如果能“日啖荔枝三百颗”,他宁愿“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是由双重含义的,一是荔枝好吃美味,二是岭南确实艰苦。因为只有荔枝这样的美食才能吸引诗人心甘留在这里,但是如果没有荔枝呢?那他未必就肯了。这两者相互衬托,意思上也互相递进。由于这首诗是写荔枝的,所以以岭南之苦来衬托荔枝的美味,这一点大家都能感受得到,岭南艰苦这一层含义也就变淡了。其实这也正是此刻诗人内心真实的体验,贬谪之苦,也正是有了荔枝的抚慰而仿佛减少了许多。
如果我们结合诗人的人生,再多多品味几遍这首诗,就会发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多么心酸的句子啊。
来源:古诗词赏析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
五绝 黄昏景妍
25
-
清平乐·秋实
24
-
次韵倚风听雨石缝秋菊之作
20
-
义山园中
19
-
七绝 京郊小园赏秋
19
-
七绝·观宛平湖瀑布
19
-
七绝·溜石港向日葵梯田
18
-
七绝·天地风光相益彰
12392
-
七绝·梦里花开又遇缘
9968
-
七绝·自题人生
9779
-
七绝·自胜青春出色人
9651
-
七绝·佑我神州福永年
9110
-
七绝·日月如歌致远方
9052
-
七绝·奉献精神满意人
9023
-
七绝·满眼深情惜爱时
8994
-
七绝·理想坚持信念随
8887
-
七绝·理想如今梦自藏
8720
-
贺芳林《七律》望中国航母舰
2089370
-
贺芳林《七律》风雨后相逢有
1637828
-
贺芳林《七律》春青重走长征
1053582
-
贺芳林《留春令》丝路追情
782972
-
贺芳林《鹧鸪天》咏历雪梅花
559390
-
贺芳林《七律》金桂秋情
504207
-
贺芳林《七律》秋晨登华山写
471723
-
贺芳林《家山好》月来仙桂
350786
-
贺芳林《七律》登雪满长城感
347047
-
贺芳林《七律》秋吟晴霁岳麓
33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