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白散文《驻村笔记:村支书》
作者:露白
上传时间:2021-07-20 22:07:24
浏览量:2669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住村笔记:

村支书


   受文艺作品的影响,一提到村支书,我们不少人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字——老,似乎只有老支书才能深孚众望,名副其实。但是,当我前年秋天第一次见到江支书时,这一概念就改变了。中等个,有些发福,红脸,短发,三十五六岁,一看面相就觉得是一个善良、随和的人。当时我们在村委会办公室外交谈,他脸上总带有一种天生的笑容,说话又十分客气。但由于交谈的都是工作上的事情 ,我对他以及他家庭的情况却一概不知。

 

  这次来江桥,由于所住的玉皇阁小学断水,我的膳食成了问题。不用说,最终解决靠的还是江支书。

  受连日阴雨的影响,麦穗个个像饿得脱相的人,垂首吊眉,一片灰黄。但仔细地看一下,根部却还发青——这正是村民们判断是否开镰的依据。再者,前一天刚下了雨,地很湿,村民们担心收割机一过,把地碾瓷实了,不便于随后玉米的播种。因此,就在其它乡镇已经开始收割的6月3日,这里的村民都还在观望。无所事事下,打牌成了最好的选择。我们的防火指挥部所在地点,原来是江支书堂弟的饭店,于两年前歇业了,平时就是一个牌场,现在,更是聚集了不少人。扩音器不间断地播放着“谁点火,谁受苦,先罚款,后逮捕……”,但是,打者、看者都是抗噪声型的,兴致十足。江支书与另一个村干部韩某偶尔也参战。江支书嘴角始终带着微笑,输赢无二


 三

   在场有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身子笔挺,长相英俊,名表,金戒,SUV,一副十足的富二代或成功人士的派头。他是江支书三伯父的长子,原饭店的老板。 他初来的时候,不时地用力甩动着左臂和扭几下脖子。一问,原来是颈椎有了毛病。再问,是打牌坐得太久了。然而,在接连几天里,他堪称轻伤不下火线,是群雄逐鹿的主要人物。


   临近中午,江支书与这位堂弟以及其他牌友就邀请我一块吃饭。而且,在乘去饭店的车子时,我被让到了“领导”座位上。 车子是另外一个帅哥开的,很快就到了江桥集上一个饭店的大门前。众人下了车,穿过门庭向里面走去。

   里面是一个敞棚,空间之大足够同时招待30桌客人。我们选择一处坐下,江支书和帅哥去点菜。此时,几个人天南海北地闲聊。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个话题是:这里前两年种植药材的不少,但收成并不理想。有一个人用一句话总结说:“药材,药材,卖上价钱了叫药,卖不上价钱了叫菜。”

   一会儿,饭端上了。荤多素少,盘大量小,但素净,味道不错。

 

    江支书要了二斤白酒,把酒杯聚拢到面前,一个一个地斟上。我推辞着不喝,但不抵气氛的感染和热情的奉劝,也“今朝有酒今朝醉”了。除司机外,我们五个人很快把第一瓶喝完了。打开第二瓶的时候,按习惯,江支书先喝了小半杯,开始敬酒。我没推辞,觉得一切话都是多余的。 正在这时,菜又端上来一个。忘记是谁了,忙到了半杯酒让服务员喝。我这才注意到,那服务员是一个六十左右的“男士”,干瘦,面目黢黑,胡子拉碴,上身着一件蓝得发黑的衬衣,只两只眼睛闪着亮光,极有精神。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向众人“啊呜”了两声,算是道了谢。原来是一个哑巴。 喝完酒,我问了一句:“江支书,今天的饭钱还不得你出?” “这你就不用管了!”半天,他又道,“乡里说有补助,但去年的今春才发,况且也没几个钱,要是等这,天天也别吃饭了。”我没多说,但我清楚,他们一个月,工资只三四百元,还不能按时给发放。正常情况下,村支书多要倒贴钱,不带头致富的村支书,是没法干的。

    账是“帅哥”结的,这让我有些感动。俗语说,没走过的路走三遭。像江桥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能来。而像“帅哥”这么一个与我年龄相错二十岁的人,若非住村工作,我哪有受此一饭之恩的缘份? 在随后的两天里,我对江支书以及他的社会与家庭关系又有了一些了解:他父亲兄弟三人,他父亲行一,除江支书外,还有一个大儿子,在周口做律师;一个女儿,嫁到东南三四里外的一个村子,但已属于安徽省界首市地域。江支书的二伯父个头是兄弟三人中最高的,但我与他仅仅打过两次招呼,别的所知不多。江支书的三伯父,也即“帅哥”的父亲,由于“指挥部”所在的地方是他家的责任田,且在后院里养着一群鸡,来得就多一些,甚至成为“指挥部”的编外人员。 他的精神很好,但看得出他身体多少有些不协调。在第三天别人都忙的时候,我俩有了一次几乎整个下午的闲聊。因此,我对他家庭的了解超过了对江支书。“帅哥”是他的大儿子,十四岁就拖关系入伍,两年后,本来有机会能转为志愿兵,但“帅哥”高低不从,坚决复员。理由只有一个:在部队挣不到钱。 “帅哥”回到家,开始创业,借贷十多万,干起了饭店。 “当时饭店很红火,十几里外的人都来吃”,江三伯父回忆起来,情绪还有些激动。“那后来怎么不干了?”我有些好奇。毕竟十余万的投资对一户农家不是小事。


    “大厨的工资每月万把块。再者,饭店的活那是起早贪黑,他受不了。”江三伯父一副惋惜的样子解释说。 “你还别说”,停顿了一会儿,他又道,“我俩儿子成亲,因了这个饭店,就没花多少钱。有人给大儿子介绍对象,女孩没意见,但女孩父母不同意。后来,她父母都来相亲。一看,这里开着饭店,集上还办着一所幼儿园。然后,二话没说,同意了。” “我二儿子是舞蹈学校毕业的,媳妇是项城的人,与他是同学。当初她父母也不同意,后来拗不过她,只好听之任之。所以,方圆几里的人都说,我娶两双媳妇,没花钱!” “可惜啊,如今饭店不干了,幼儿园也关门了。现在的年轻人啊,都怕吃苦,你管不了了!”江三伯父一句三叹。 过一会儿,他像想起什么,说,“当大儿子要关闭饭店的时候,我不忍心,就与老伴接手,自己干起来。我有一次去镇上买菜,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大车。当时天还没亮,大车的车灯对面照过来,我是什么也看不到了,一头连车带人翻到路旁的深沟里。我这肩胛骨折了在医院躺了半年,又转了一种新病,什么脊髓再生障碍,差一点要了我的命。


   “现在你两个儿子都做什么?”我问。“也还行。他们在外地批发货,都是一些农村人用的,开着车走街串巷地卖,现在农村人也舍得花钱了,生意还好。还有一个让人羡慕的是,我们至今没分家,两个媳妇没生过气,都是有活争着干。可事实上,能有啥活呢,我们这合地少,我家算来算去也就亩把地。除了洗个衣服做个饭,别的也真没啥可干的了。” 一下午的时光很快过去了。我正想着晚饭怎么吃,一个与江支书一家人关系比较好的男子——年龄四十岁左右,在外地做生意——过来了,坐下闲聊了一会儿,提议请大家去界首市下面的一个镇——邴集吃卤肉。这一次开了两辆车,一辆是“哈飞”,一辆是“义气哥”的普桑。两辆车连四个孩子约坐了十五人。 邴集镇去江桥只有七八里的路程。车子在狭窄得仅可供一辆车通行的水泥路上走了约二十分钟,就到了大公路上。


   义气哥”的普桑比“哈飞”早到得有五分钟。我们一连问了三家饭店,前两家的回答一样:“没菜了。”这让我感到多少有些惊讶——饭店怎么会没有菜,又不是三更半夜来就餐,生意这么好? “你不知道,”车上一个人说,“他们这儿的卤菜有名,晚一点都吃不上。” 我啧啧地感叹着,车子到了又一家饭店门口。“义气哥”隔着车窗问了一声,见老板在里面招手,就兴奋地掏出手机给后面的车子打电话:“这里有,来吧!” “义气哥”顾不上把车熄火,就下车进了饭店。我见状,就趁机露下身手,将车调好停下了。 这时,后面的人也到了。“义气哥”张罗着点菜,其他人分了两桌坐下:男人一桌,女人和孩子一桌。


   约十分钟,菜端上来了。除了花生米和几个凉拌小菜外,主菜就是一个大托盘盛的卤菜了——切碎的猪头肉、猪脸肉、猪蹄、猪大肠等,打底铺了一层卤豆腐皮,上面放了几大块洋葱。 “义气哥”从店里拿了两瓶白酒,咚咚咚地倒满了五六杯,除“哈飞”司机外,男人们都分配了任务。我看这阵势,已心怯三分。我平时最怕如此,尤其是晚上,我真担心自己不胜酒力,出了洋相。不过,他们没有强人所难,我就礼节性地端端杯子,结果在起席的时候,我杯子里的酒还有三分之二。 我坚持着“晚饭吃少”的原则,刀了两块肉后,就拣盘底的豆腐皮吃。但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并且又要了一瓶白酒和一件啤酒。这真让我见识了什么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迈。晚上九点多,我们回到“指挥部”,和几个村干部,闲聊到十一点多,方才散去。 我回到玉皇阁小学,直到下一点才睡着。


十一

    6月5日,天下起了小雨。这让江桥的村民们脸阴得也要滴下雨点来——老天爷要是这么下去,那麦子可就雪上加霜了。 镇里的防火宣传车隔长不短地经过。有时,车停下来,车上的人下来,与大家聊上一会儿,多半都说:“能有两个晴天,这麦子就能收了啦!”然后是长长的一声叹气。 到下午,雨停了。村民们等不上去了,撵着收割机央求给自己家先割。江支书也下了地。他有一个播种机,谁家收割机一过,他随后就给播种上了玉米。我问江三伯父,一季下来能收多少啊?按正常,收一亩地的小麦是七十元,播种一亩地的玉米起码也得三十元吧!但江三伯父说,哪能这么多?都是自家爷们,一亩地也就十块、十五块,近似帮忙。 这天下午,江支书早早地让他的小儿子告诉我,晚上去他家吃饭。临近七点的时候,江支书的两个儿子以及村干部韩占柱的儿子一块过来喊我。这时,江支书的父亲和母亲也从地里回来,在“指挥部”的棚子下拉了一个长凳子坐下休息。奶奶,回家吃饭啊!我妈把饭做好了。江支书的大儿子说。我就在这喘口气,你们先回去吧!奶奶答道。许是看天黑下来了,就在三个小伙子坐上我车子时候,江支书的大儿子又回头对他奶奶说了一句“奶奶,你和爷爷在这,要注意安全啊!” 一句话,让我见到平时所谓疏远的亲情竟然就在眼前。


十二

   江支书的房子,按农村的话,属于还没“翻盖”的那一种。堂屋是三间瓦房,普普通通,东屋厨房过道连在一起,也是三间瓦房,比堂屋更低一些,西面用彩钢瓦搭建的,北头是一间卧室,南头是一间敞棚,放着农具等杂物。 进入堂屋,当门的这间,茶几上已摆上了四碟菜。江支书的媳妇——一个个子高挑,皮肤细白的女人——从厨房里过来,招呼我说:“你先吃着吧,他们得一会儿。”我连忙说:“不急,不急!还是等他们回来。” 约有七八分钟,江支书和他的父亲、母亲都回来了。大家坐下后,江支书喊孩子拿啤酒。我推辞了。但让我有些惊奇的是,江支书的母亲一坐下,不先吃饭,而是让她的儿子为自己倒上了满满一杯啤酒,慢慢地喝起来。看得出,她是一身的疲惫。 还有一个感到不同平常的是,江支书家的馒头个头特别地大,一个抵得上我母亲平时蒸的四个。我晚饭不愿多吃,但看到馒头的形状和色道,忍不住掰了两块。毕竟,原汁原味的蔬食如今太难见到了。 在吃饭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江支书的父亲,个头不高,身子偏痩,须发皆白,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一个硬朗和耐劳的人。他吃到一半时,对儿子说:“你赶紧把播种机的大灯修一下!”江支书听了这话,依旧喝他的啤酒。待老头又把原话重复了一遍,江支书说:“你说修,就能修?


十三

   这话说得有些冲。江伯父一听,嘴里不知嘟囔了一句什么,站起来就往外走。“你看,他就是这脾气!要不是你在这,他把碗都会摔了!”江支书看着我说。“哎”,过了一会儿,江支书垂下脸说,“论说,他活没少干,就是脾气坏,一辈子都是这样!” 江支书的母亲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笑着说:“不用理他,过一会儿就好了。”知夫莫如妻,看来,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次日一早,我在玉皇阁小学里刚醒不久,江支书的电话已打过来了:“家里做着你的饭呢,过来吃饭啊!” 但我到时,除了江支书的女人在厨房里忙外,没见其他人。 “他们都下地了,几个孩子还没起床。”走出厨房女人与我打招呼。 我坐下吃饭,女人坐在对面。我就找话题与她聊起来。从中得知:他们共有三个孩子,大的是男孩,十四岁,二的也是男孩,十二岁,小的是女孩,八岁。大儿在镇上上七年级,成绩除数学外,还可以。只老二让人发愁,与他同学的村干部韩占柱的儿子都去县城上初中了,他还在五年级。 我说,大儿的数学差,最好在暑假里给他找个老师补习补习,否则到八年级要掉队的。 “我们计划着找个老师,给老大和女儿补课,老二就不管他了。”女人道。 这让我有些惊讶,一个才上五年级的孩子,怎么就放任自流了?


十四

    早饭过后,我去“指挥部”值班。地里正忙,“指挥部”棚子下的牌场没了。我开始在手机上写《夜宿玉皇阁》。由一个年轻的镇副书记带队的巡逻车不时地过来。除此,陪伴我的就是江三伯父了。 期间,我突然想起界首市光武镇的地名“光武”来,就问江三伯父:“这光武二字是否与刘秀有关呢?” “那当然,这里还有刘秀的板倒井呢!” 我小时候,就听祖父和父亲讲王莽赶刘秀的故事,什么拉狗骨堆、拉狗河、栓马桩啊,什么迷艇湖、板倒井啊,生动有趣,古老而又新鲜,曾使我听得如痴如醉,没想到板倒井就在这儿。 但是,当我再想多了解一下其它“古事”时,姜三伯父是一问三不知了。 临近中午,那位副书记的巡逻车又过来了,见我一个人坐着,就招呼我去和他们一起吃饭。虽然与他们不熟,但我还是去了。我猜想,江支书一家还在地里忙,实在不想去给他们添麻烦。 下午,我在“指挥部”继续写《夜宿玉皇阁》,周遭的世界如同我分离开来,我的天地没有风,没有雨,只有我一怀如水的思绪流注笔端……


十五

晚饭是在江支书家吃的。饭桌上只有两个菜,看得出,江支书和女人有些歉疚。但事实上,我晚饭一向吃得就少,菜多菜少对我来说无所谓。 江支书拿出两瓶啤酒来让我,我也推辞了。他就与江伯父和江伯母分着喝了。我看着他们边吃边喝的神情,越发钦佩——像江伯母,肯定也近古稀之年了,受稼穑之劬劳,少说也有五十年了,如今,生命向晚,岁华垂暮,为子为孙,尚不肯怠惰一时,以饭为恩,以劳为乐,诚人间之至情之至爱!

饭后,江支书和江三伯父把一天收的麦子拉到玉皇阁小学的水泥地上,因天不好,他们有在上盖了一层塑料薄膜。 次日,也就是我来江桥的第四天,一早,我开车去了离江桥十余里外的红山集上。我一给车加油,二也是最主要的,是买些蔬菜。我买了四五斤猪肉,又买了土豆、青椒、豆角,外加一些油条。 从内心讲,我绝不是因为昨晚的饭才这么做。我觉得,他们太忙了,我无法帮助他们,却无端地又给他们添了麻烦——至少增加了人情世故上的心理负担。

到了江支书家,孩子们没有起床,其他人都下地了,只江支书的女人在厨房里忙。我喝了一碗稀饭,吃了一根油条,就告辞去了“指挥部”


十六

收割机在地里忙着。坐在“防火指挥部”棚下,能闻到浓郁的麦秸味。

江支书的三伯父和三婶来来往往几次,尤其是三伯父,看到我一个人坐着,就与我闲聊,他的家庭及江支书的家庭情况,我就是这样了解的。他还说,他们这儿耕地划得少,一个人只五六分地,像他们家,如今连儿孙八九人,才一亩多地。此外,我还获悉,江支书有一个播种机,正在别人家的地里干着。这让我以为,江支书的地不多,之所以忙,是在挣钱呢。

临近中午,江支书将拖拉机停在“指挥部”外边的路上,与我打招呼,说是一块儿回家吃饭。但正在我收拾书本的时候,江支书接一电话,说是前村的一个熟人的车掉进河里了,要他开上拖拉机帮助去拉。

我到江支书家,他女人忙热情地招呼我往屋里坐。四个菜,非常讲究,证明女人是一个持家的能手。

“他们都在地里忙,你先吃吧。”女人道。

我没推辞,情知客气也没什么意思。抢时间,抓机会,对农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我边吃边这么想。随后,江支书的女人过来了,坐在我的对面吃起来。这时,我又提到他们孩子学习的事。我说:“大孩子的数学不好,你们最好在暑假里给他找个老师补习一下,否则就耽误了。”“我们也这么想”,女人接着说,“给老大和女儿补习一下就行了。老二就不管他了。”我想说点什么,却没说出口。


十七

下午,我依然去“指挥部”,江支书的两个儿子和他们的伙伴——村干部韩某的儿子——也来了,找出麻将牌玩。江支书的二儿子,也即被父母在学习上放弃的那位,几乎不知道怎么码牌,但韩某的儿子倒很熟练,码牌,出牌,有模有样。江三伯父无聊,也凑上来打。我在一旁观看,时不时帮助老二支上一招。这当儿,我了解到,江支书的大儿子在红山镇上读初一,老二本来与韩某的儿子是小学同班同学,但现在后者已于一年前去了县城上初一,前者还在江桥上五年级。

晚上,再去江支书家。但等了很久,江支书和他的父母都才回来,个个都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除此,江支书的妹妹和妹夫也来了——他们家是安徽的,但距此才三四里路。

饭菜非常丰盛,一个长长的茶几摆满了碗碟。——难道是我早起买菜的事才使他们有这种反常的做法?一切顺其自然吧,出于什么目的都行,反正我晚饭是不多吃的。

大家都坐下来了,满满的一圈。江支书脱去上衣,光着臂膀,他让大家看他的肋下一块鲜红的血痕。“我摇车时,手把打的。不过,没大碍。”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有些惊讶,“我家种了三十亩麦子。”“怎么恁多?”我问。“又没外出,又没做生意,不多种点地咋么过?”

江支书取了啤酒,递给了他父亲和母亲,又拿一瓶让我,见我一副为难的样子,就站起来,去了里屋,不一会儿,找出一瓶老白汾来。“这酒我放了十来年了。”他边说边打开了瓶子,找了四个玻璃杯子一个一个地倒满。

这次我没推辞。但江支书的妹夫接过杯子,呷了一口,就递给了江支书:“我不能喝,这汾酒的味道我不习惯。”于是这杯又均给了我们三人。

“喝吧!”江支书喝了一口道,“在一起就是缘分。”

但是,我边喝边盘算着怎么才能把一杯酒喝完——汾酒我平时也没少喝,情知是好酒,但酒味却不受用。

江支书的父亲喝着酒,一会儿,看了我一眼说:“昨天下午,别人都打牌,你在一旁看书,就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你知道他是干啥的?”江支书接过话说,“人家是作家!”

许是上辈子结下的怨,江支书又与他的父亲顶起了嘴。


  十八

话题是江支书的女人提起的。她说:“今下午,张孬正在修车,一个螺丝钉被她女儿弄得找不到了,张孬一巴掌打去,那小闺女的脸都红了一半。”

江支书的父亲听了这话,说:“要是我,我真舍不得打我孙女!”

不想,话音一落,江支书的女人就揭了他的老底,“是哩,你舍不得打?你去年在场地里,就因为一把芝麻种,差一点没把你孙女打死了!”

这老头只好承认,说:“那看啥情况!当时,我仔仔细细地挑选了二十来斤芝麻种,这个小闺女一去,又都掺和到一块了,不打她打谁?”

“那还不一样?”儿媳不认他的理。

老头一看局面,抽身就往门外走,一副气哼哼地样子。

江支书坐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但看得出,他对老头十分不满。过一会儿,他略带歉意地说:“我现在对他有些逆反心理,他说东,我偏西。他强势惯了,一切都是他说了算。比如,他说拖拉机犁地,要犁得像线一样直。前两年,我刚学开车,哪有这本事?他自己不行,又得让人按照他的标准去做。”

停一会儿,江支书又道:“论说,他活没少干,再苦再累,没抱怨过。”

这话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就搭话道:“我父亲也是如此,下地薅草,连个小草芽也不放过。别人干的活,他都看不上。”

我离开农村已经近三十年了,这是我第一次这么深入地与一个农村人家接触,就像江支书说的,到一块儿就是缘分,我不是什么驻村干部,我已成为他们的朋友。至少现状是这样。我记下这些文字,无关宏旨大义,只真实地留下与他们接触的感受,见证一户农村人在麦收大忙的季节其真实的生活状态。但我认为,能读到这些文字的人,一定能从中了解一些关于农民、关于农村和关于农业的一点信息。


2015年6月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发表评论
发 表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赞赏记录
¥34(19次)
  • 游客
  • ¥2.00
  • 2021-02-13
  • 露白
  • ¥1.00
  • 2020-03-26
  • 露白
  • ¥2.00
  • 2020-03-23
  • 游客
  • ¥1.00
  • 2019-12-22
  • 游客
  • ¥1.00
  • 2019-12-22
  • 游客
  • ¥1.00
  • 2019-12-21
  • 游客
  • ¥5.00
  • 2019-12-21
  • 游客
  • ¥2.00
  • 2019-12-21
  • 贺芳林
  • ¥5.00
  • 2019-12-21
  • 游客
  • ¥1.00
  • 2019-12-19
  • 游客
  • ¥1.00
  • 2019-12-19
  • 游客
  • ¥1.00
  • 2019-12-16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