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AI,诗词大赛机制应作改革
作者:李宬
上传时间:2025-04-10 19:58:49
浏览量:1349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滥竽充数.jpg1.png

面对AI,诗词大赛机制应作改革

作为一个默默无名的诗词爱好者,笔者2022年后生活稍有安闲,晚上都会抽空读点古诗词,忙碌之余开始写诗词并投稿,多在有灵感或偶尔写点诗词,赛事年年有所获奖,但仅作为个人爱好与能力的自我检测,全程都由个人独立完成,目前已荣入中华诗词协会。2025年4月10日,读罢中华诗词学会诗教部副主任、河南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高研班导师、郭友琴老师的美文《AI写诗的能力水平比较和发展趋势》。笔者既醍醐灌顶又大梦初醒。原因是笔者孤陋寡闻,还在痴痴地阅读古诗词,竟不知道当今科技已如此先进,感觉AI的水平似乎达到中等以上诗人的写作水平,在与之前读到的当代诗坛名流或非名家的作品风格对号,感觉多半都像AI所作,真怀疑他们是不是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就利用AI或AI辅作了,如似,对诗家的崇拜之情顿消。

当前,各种AI版本是利用人类千年的知识库,爆发于瞬间,具体在有固定格式的诗词方面,表现更是非凡;我所忧虑的是诗词、文学的难点是学会谋篇、布局、构思这一整套的智力培养与训练开发,当前,我们这一代人能独立完成,但今年开春以来,笔者发现初中、小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文或演讲作业,普遍不再自己独立思考去写作,而是随手用AI-deepseek搜索,长此以往,下一代的独立写作能力或构思能力实在堪忧,没有养成良好踏实的构思基本功,很难碰撞出心灵的火花,只会搜索拼凑,辞藻貌似华美,难出有血有肉感情丰富、接地气的好文章。

展望未来,AI的发展看来是大势所趋,文学艺术界、特别是古体诗坛将面临更大挑战,如何传承诗词,笔者的拙见就是首先保护好真正的古体诗词爱好创作群体,除了各种平台选用稿件要慎重,正规诗词大赛机制也当与时俱进,出台一些新的规则,预防大量名利主义者、机会主义者、叶公好龙者占居主流。为此笔者倡议,今后凡正规赛事都应当明文规定,由组委先评选入围奖,再通知入围奖作者到指定地点,与网络隔绝,现场指定题目,即景吟诗词,全程录像,以检测真实水平或文学功底,再决定等级奖;凡不参加现场作诗者,即视为放弃奖项。此种操作类似古代科举、今天的高考,抑或招录笔试、面试,积极再现、营造曹植七步成诗的风采、氛围;积极寻求、发现类似王勃那样的既才思敏捷,又饱读诗书的逸士(诗歌之邦、亿万儒士的大中华,其中潜藏的、凤雏麟子的数量也肯定喜人、惊人,贵在用一种方式去探寻、挖掘)。也只有如此苛刻,取沧海之一粟,这样的获奖作品才会充满公信力,获奖作品因弥足珍贵而更彰显价值;也只有如此苛刻,过关斩将、历万劫而获正果,获奖者才会受到社会的普遍敬重而不是非议;也只有如此苛刻,举办方、组织机构才会倍受尊崇,这才是古诗传承的明智正确举措和出路;今天,遍布全国各地的诗词协会组织网络终端空前强大,诗词大赛适时采用入围奖与即吟奖相结合的评奖首创模式,全国一步棋,品牌由点到面持续推广,诗词协会的影响力也将在无形中扩大。直接或间接地向社会传递出独立构思作文的重要性,未必不是包括诗协在内的各类文学机构应对新局面亟待规划的课题。

未雨绸缪,须知,今天即着手呵护品学兼优的古诗词学习者,让更多品学兼优的古诗词爱好者脱颖而出,保护人类文学创作灵活独特的细腻思维才能有效延续传统诗词的魅力与命运,否则,一旦形形色色滥竽充数的AI侠混进诗坛或霸踞文坛,个个因为弱化、失去了自主思考与审美的能力,养成了过度依赖AI的嗜好,后续的诗歌必将到处充斥着AI拼凑的文学版本,形式粗糙,内容肤浅,浑厚的人类气息慢慢荡然无存,诗词或文学的命运也许真的会“葬送”在AI时代,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AI)诗家或文人大概率一文不值。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发表评论
发 表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赞赏记录
¥0(0次)
李宬 普通会员
98作品 0相册 8粉丝
个人主页    关注
赞赏榜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