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锡山山无锡,陈永烽对出了下联
一,绝对由来
无锡锡山山无锡的上联由来与无锡的地理历史有关。无锡,原名无锡县,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因汉初锡矿枯竭而得名。锡山,位于无锡市西门外,古代以产锡著名。相传周、秦时期,锡山是产锡的重要地区,因此得名。随着汉初锡矿的枯竭,该地便不再产锡,因此将县名改为无锡,文人为了反映实际情况便以文字游戏形式创作了这一上联,至今无人工整地对出下联。
二,天下奇对,民间诗人陈永烽对出了下联。
民间诗人陈永烽终于对出了下联,千古绝对成名对。
上联:无锡锡山山无锡
下联:有粮粮站站有粮
注释:
1,有粮~指有粮村,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境内。
2,粮站~指有粮村内一座名叫有粮的粮站。
三,名对赏析
民间流传较广的下联“平湖湖水水平湖”传说为唐伯虎所作,似乎成了公认的标准对句,但在格律与结构上经不起推敲,如“锡山”是地名,“湖水”则不是。在格律上应遵循平仄对立的原则,但在对句中第六字都是平声字,所以说此对对得不够工整严谨。
陈永蜂的“无锡锡山山无锡”对“有粮粮站站有粮”名对,按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的格律原则,算得上对得完美工整,天衣无缝,真是无懈可击。对中的地名对地名,短语对短语对得十分完美,“无”对“有”堪称绝配,“锡”为重要金属堪称工业粮食,与“粮”相对,锡山是蕴藏锡矿地方,粮站是储存粮食地方,两词相对,词性极其吻合。 这副对子上联以否定之否定句式,描述了矿山由盛转衰过程,昔日喧闹矿山因资源枯竭,已是人去矿空,一片荒凉,此时此景,触动了作者内心深处许多无奈,发出惋惜的感叹!对子的下联则是以肯定之肯定句式,描述了一幅农村丰收场景,村里有粮,粮站有粮,粮站里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昌盛景象,与上联成了鲜明对比。上联是从有到无,下联从无到有,上联是荒凉,下联是繁荣,都是正反两个方面,对得如此巧妙工整,具有极高艺术欣赏价值,是一幅旷世之作,作者妙笔生花,奇才也!真是高手在民间。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
暑中作
366
-
七绝·果树大棚
43
-
待重阳
41
-
七绝·杨家湾水库
37
-
七绝 赞张自忠将军
37
-
七绝 咏抗战名将佟麟阁
34
-
七绝 观《为了民族解放与世
34
-
七绝·你我相投守信条
10306
-
七绝·烟雨江南藏俊雄
10055
-
七绝·幸福日月自藏身
10037
-
七绝·爱意慈悲有业因
9967
-
七绝·还有权谋生祸灾
9918
-
七绝·情感无声意味长
9113
-
七律·仁义礼智信
8539
-
七绝·自驾游春三世间
8508
-
七绝·不屑红尘把爱抛
8440
-
七绝·悄然梦醒是新吾
8431
-
贺芳林《七律》望中国航母舰
2032313
-
贺芳林《七律》风雨后相逢有
1635105
-
贺芳林《七律》春青重走长征
1052945
-
贺芳林《留春令》丝路追情
774640
-
贺芳林《鹧鸪天》咏历雪梅花
558647
-
贺芳林《七律》金桂秋情
503499
-
贺芳林《七律》秋晨登华山写
470948
-
贺芳林《家山好》月来仙桂
350228
-
贺芳林《七律》登雪满长城感
346362
-
贺芳林《七律》秋吟晴霁岳麓
33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