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诗歌中的华彩乐章,它源于律诗中的颈联和腹联。这两联要求有平仄的协调、对仗的工美,以及词意和句式的相匹,因此对联极具语言的表现张力与空间的对位之美。对仗是汉语言文字天然的属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词》中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心生文情,自然成对。”经过天才诗人上千年的锤炼,对联已经成为诗歌的极品,它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好的诗文,必有传世的对联,是一种寸铁可以杀人的文学利器。比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之雄伟,《秋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咏怀古迹》“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又《秋兴》“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以及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荣衰今昔对比写出了“沉舟”与“千帆”,写出了乐观、坚定,可谓深富哲理,气象远大。
当下年味日浓,正好与大家说说春联。采用律诗的对句形式,祝颂新春佳节始自965年后蜀主孟昶的《元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头句是说新年享受先辈的恩泽,后句是说佳节宣告美灿灿的春光到来,一派喜欣乐观气象。此联一出,八方响应。一百年后(1067年)王安石推行新政,写了一首《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无不张贴春联,可见流行之广,同时也显示出民众拥护变法革新,把新桃取代了旧符。据前年元旦《纽约时报》公布的两千年来的十大富豪,中国的宋神宗名列第三,就是变法成功的显例。
宋代以后的春联成为民众共同喜爱的过年民俗。没有对联就没有年味。著名古典文学家刘盼邃先生说,他在山西过年,听说当时的乡民想贴春联,却找不到会写字的人,于是就用菜碗抹上炉灰一边扣七个圆印,表示“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吉祥之意。对联已成为过年最不可缺少的仪式而风行全国。
毛泽东高才博学,更是深谙此道,精于联语。他的挽续范亭将军联云: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上下两联,格高情重,是一流的传之千古之作。毛泽东还妙用对联来指导工作。文革中,刘兴元出任四川革委会主任,毛泽东用诸葛亮祠与宝光寺的两首对联提醒他:
能攻心则反侧潜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另一首是: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多么超脱,富有哲理的启发。
后来我去宝光寺,在方丈室中还看到一副好联:“大开户牖吐真气,收拾光芒入小诗。”非常有境界,饱含哲理,可以指导人生。
今年元旦我还给老家的屈子祠试撰写了一副楹联:
宏开华夏诗歌史,
独立东皇太乙前。
前四句是说屈原是我国的诗歌之父,是开辟诗史的伟人。下联是用其《九歌》中的东皇太乙赞美其神圣的地位。
-
暑中作
366
-
七绝·果树大棚
41
-
待重阳
40
-
七绝·杨家湾水库
37
-
七绝 赞张自忠将军
36
-
七绝 咏抗战名将佟麟阁
34
-
七绝 观《为了民族解放与世
34
-
七绝·你我相投守信条
10293
-
七绝·烟雨江南藏俊雄
10046
-
七绝·幸福日月自藏身
10023
-
七绝·爱意慈悲有业因
9959
-
七绝·还有权谋生祸灾
9909
-
七绝·情感无声意味长
9113
-
七律·仁义礼智信
8539
-
七绝·自驾游春三世间
8508
-
七绝·不屑红尘把爱抛
8440
-
七绝·悄然梦醒是新吾
8431
-
贺芳林《七律》望中国航母舰
2032313
-
贺芳林《七律》风雨后相逢有
1635104
-
贺芳林《七律》春青重走长征
1052945
-
贺芳林《留春令》丝路追情
774640
-
贺芳林《鹧鸪天》咏历雪梅花
558647
-
贺芳林《七律》金桂秋情
503497
-
贺芳林《七律》秋晨登华山写
470947
-
贺芳林《家山好》月来仙桂
350228
-
贺芳林《七律》登雪满长城感
346362
-
贺芳林《七律》秋吟晴霁岳麓
33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