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用韵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1cMF4H
上传时间:2022-04-01 14:35:00
浏览量:2787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浅谈诗词用韵中的几个问题

文/王维宝

内容摘要

“平水韵”并不是一部韵书的名称,而是宋代以后使用的分韵、诗韵系统。平水韵不是经典,词林正韵不是经典,再古老用过的韵也不是经典,中华新韵和通韵也不是经典。它们是在特定历史期限承载经典的载体。

关键词

诗词;格律;古韵;新韵;经典。 

一、韵种不是经典,是承载经典的载体

诗词用韵可分旧韵(平水韵、词林正韵)和新韵(中华新韵、中华通韵)两大类。有人认为古韵好,理由是“正宗”、“经典”;有人认为新韵好,理由有三:一是古韵里的好些字音及韵部“时过境迁”,不能适应现代创作需求;二是当代人写诗是给活人看的,不是给几千年前的“骷髅”看的;三是古韵种本身存在谬误。

平水韵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南宋淳祐壬子年(公元1252年)平水人刘渊刻印发布《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共107韵,因刘渊为山西平水籍故称“平水韵”,此书已失传;二是金代平水书籍官王文郁编《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分106韵,成书时间比刘书早23年;三是金代平阳人毛麾创编,时间早于刘、王二人。

《平水韵》首编者究竟是谁好像无法定论,可以确定的是《平水韵》是将宋代《礼部韵略》中已注明“同用”的韵部合并编成。所谓的“平水韵”并不是一部韵书的名称,而是宋代以后使用的分韵、诗韵系统,这个系统的韵书自宋至清,今天网络上有名可查的就有几十种之多。这个系统的韵书都源于《切韵》,属于《切韵》音系的韵书

平水韵在今天被称为“旧韵”,以区别于现代人编的新韵。2001年中华诗词学会倡议声韵改革,2005年颁布《中华新韵》(14韵)。《中华新韵》以普通话为基础,以《新华字典》注音为依据,以“同身同韵”为划分韵部的标准,与《平水韵》双轨并行,同时作为诗坛的正式韵书。对于旧韵书,中华诗词学会提出“双轨并行”的方针,提倡使用新韵,不反对使用旧韵,但在同一首诗中,新韵旧韵不得混用,使用新韵应加以注明。

其实,新韵的初现并非自《中华新韵》(14韵)。早在1934年,北平人文书店出版黎锦熙、白涤洲编过《国音分韵常用字表》(又名《佩文新韵》)。1937年,张洵如据北方戏曲韵辙编成《北平音系十三辙》,分韵13部,世人简称“十三辙”。1941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中华新韵》,分18韵部,因时值抗战未能通行。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华新韵》增注本。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诗韵新编》仍分18韵部,但未能排除入声,此书197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1984年再修订,1989年发行第二版。2005版《中华新韵》取消了入声,分韵也比旧韵更简单、宽泛,更能促进诗词创作,然而由于旧体诗词爱好者的惯性思维等原因,某些人至今还在使用旧韵。

从“诗遵平水,词依正韵,曲用中原音韵”就看出,平水韵一直被某些固守者视为“金科玉律”,在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不可触动、不可修改、不可动摇。

是否注意到,某些古韵崇拜者已经视古韵为“经典”,他们以为:为了继承经典现代人必须用“古韵”创作诗词。实乃认识误区!

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精髓的;最具代表性最完美的作品。经典核心价值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改变。

然而,“平水韵并不具备这些特征,最为明显缺陷是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部性。

在中华诗词(歌)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有的在劳动人民口中代代流传。这些能够流传万古的优秀诗词作品才具有上述特征,是经典。而且经典诗作的本质与内涵,就是作者所记载的时代背景,表达出的政治倾向、思想感情、亲情与友情,独特的艺术风格等,因为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这些诗词作品使用的韵种是变迁的,诸如广韵、切韵、中原韵等几度衰亡。就某一个韵种也在不断地演变、纠正,到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会被更加接近“本体”音韵的韵种所替代。

打个比方:如果把这些古典诗词作品比作永不贬值的“财富(典故、思想、艺术风格)”,那么某韵种(广韵、平水韵、中华新韵)便是某时期的一条船(载体)。随着时间的流逝,作为载体的船难免破损,就得修复,一旦失去了修复的价值,就得考虑用新材料造一艘新船(韵种),人们从历史的“长河”里捞出货真价实的“财富”,放进新船继续前行。

迄今为止每一个韵种的创建都是主观产物,不是客观呈现。韵种设计者们曾把“平水韵”中的若干“邻韵”合并做成“词林正韵”,还做成“中华新韵”,前两年又把“中华新韵”几个韵部重新分拆、组合,做成“中华通韵”。这些动作无不暴露出了分韵思维的主观性,缺乏客观的系统性思维。

新中国成立以前各地的语言并不统一,地方语言千差万别,笔者以为:秦始皇只是完成了中国字“形”的统一,没有彻底地完成“音”和“意”的统一,一直延续到新中国解放以前。表现实现就是,同一个字在不同地域读音及释义不相同。

山西平水创始人做成的《平水韵表》无不打上平水地域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印记。在这个表中,许多字读音与现代汉语的读音是不同的,音调不同,音节也不同,这就导致作为平水韵诗词创作的字库——《平水韵表》有天生的缺陷。下举几例:

上平十灰: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韵同]梅枚玫媒煤雷颓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支韵同]诙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贿韵同]莓开哀埃台苔抬该才材财裁栽哉来莱灾猜孩徕骀胎唉垓挨皑呆腮

去声十卦:卦挂画[图画]懈廨邂隘卖派债怪坏诫戒界介芥械薤拜快迈败稗晒瀣湃寨疥届蒯篑蒉喟聩块惫

“去声十挂”为例,应用系统逻辑推理:设定标题“挂”的音节是“guà”,尾韵母便是“à”,那么理论上此韵部的所有字尾韵母必须是“à”。

很遗憾,非如此也,像“卖”字,在平水韵里显然不可能读“mài”,倘若追问在“平水韵表”中究竟怎么读?那么音节的结构必须符合“?à”,这里的“?”无法找到。于是有人说了:在用平水韵创作时何必较真?可以“把它按照‘去声十挂’摆在作品里面,不用读。

我反对这种治学不严谨的态度和做法,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读,“摆”在你的诗中,别人怎么读?你在写“哑巴”诗!

诚然,用新韵写诗词就不会产生“哑巴”问题。

二、推介一种没有临韵的新韵——中华精韵(十二韵)

在用古韵写诗词时,都说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可就有人压两个韵,人家辩解没错:这叫“飞雁格”。如果交替用邻韵,美名其曰“葫芦格”、“辘轳格”。

可是,有人不让新韵使用这些“进退格”,理由是新韵已经没有了邻韵。我反对,请看:

⑴新韵的十二齐、十三支在通韵中合为“四衣”,于是新韵中的十二齐、十三支当是邻韵;

⑵新韵中的“十一庚”在通韵中分解为“十四英”“十五雍”,于是通韵中的“十四英”“十五雍”便是邻韵;

⑶新韵中的“十二齐”在通韵中分出“六迂”“十六儿”,于是通韵中的“六迂”“十六儿”也是邻韵。

⑷新韵中的“二波”“三皆”经过重新组合在通韵中得到“二喔”“三鹅”,于是这几个组合在新韵、通韵都存在邻韵。

窃以为,既然两种新韵中都存在邻韵,就可以使用退格律绝,好处是:继承近代诗词进退格的香火;提高新韵诗词爱好者的学习兴趣。

事实上,变格本来是因古人韵部划分时过于呆板、机械造成的,现有的中华新韵、中华通韵依然未能摆脱古人的思维模式,新韵的“十四韵”、“十七韵”在并、分韵上不彻底。要想彻底杜绝“临韵”在普通话普及了七十多年的今天,为了达到“听辨分韵”,笔者再合并,得到又一种时代新韵——“中华精韵(十二韵)”。如下所示:

中华(十)

   a,

   o,e, ie,üe

   ai

   ei,ui

   ao

   ou,iu

   an

   en,in,un,üen

   ang

  eng,ing,ong

十一衣i,-i,er

十二姑uü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发表评论
发 表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赞赏记录
¥0(0次)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