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这对母子太诗意!
上传时间:2023-05-15 10:43:29
浏览量:17915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母亲节?这对母子太诗意!

——李学志《生如荒野》、孙嘉禾《一只蝴蝶倒立了》诗集发布暨分享会在雍和书庭圆满举行

这是孩子与万物的彼此凝视

这是母亲对生活的深情回眸

这是爱开在心上的花朵

这是梦想奔跑的声音

今天

我们因爱而来

因诗而聚

    514日,母亲节当天,北京某小学学生孙嘉禾小朋友在自己的诗集《一只蝴蝶倒立了》扉页上写道:“妈妈/我关了灯/你就照亮整个世界”,并把诗集作为礼物送给妈妈;同样在北京工作的妈妈李学志,也以自己的诗集《生如荒野》回赠。母子之间的独特礼物,为母亲节涂满了一层诗意的光芒,也拉开了母子诗集发布会的帷幕。

当日,在北京雍和书庭,国内10余位著名诗人、评论家与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齐聚一堂,共庆李学志、孙嘉禾母子二人的诗集出版。诗人叶延滨,诗人、书法家刘迅甫,学者、作家张志强,评论家冯雷,诗人苏忠、伽蓝、李俞汶,作家何晓,儿童文学作家童子等作为嘉宾,对李学志、孙嘉禾母子二人的诗集进行了评介、交流和分享。发布会由《中国校园文学》编辑部主任李娜主持。


插图1.jpg


诗集《一只蝴蝶倒立了》的作者孙嘉禾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自己从“说”诗到写日记诗再到独立创作的故事,畅谈了诗歌创作给他带来的奇妙感受。诗集的插画作者马云熙同学聊了自己如何在家长的“放纵”下,放飞想象,自由创作,在色彩的变幻中感受到的快乐与美好。两位小朋友的童言稚语,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插图2.jpg


童子认为,诗歌是孩子表达自己的最好渠道,要尊重孩子的表达,给他们提供一个阅读的空间,尽量让他们从表达中得到快乐。儿童诗的评价标准,首先是合格的诗歌,要满足新颖性、独创性、奇特性等要素。对于儿童诗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些比较天真的、活泼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儿童是面向未来的,要用面向未来的作品来表现童真和童趣。

诗集发布会上,李学志、叶延滨、何晓、刘迅甫等分别从诗歌与人生的角度,畅聊人生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和诗歌给予人生的馈赠。


 微信图片_20230514224056.jpg 


李学志讲述了《生如荒野》这部诗集的创作初衷和历程。她说,“生如荒野”不仅仅是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许多人共同面对的“困境”,也是一种“迎风怒放”的生命姿态。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我们在无边的荒野安顿一生,我们卑微又伟大,随时可以是自己的父亲、母亲、孩子、故乡,更是一份对生命的美好期许。但愿那里终会是一片时光也无法阻拦的葱郁的海洋,翻滚着心跳般的波浪。同时,她分享了诗歌教育的家庭模式,谈到诗歌的阅读和创作对于塑造孩子精神长相的意义,对于亲子陪伴及家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探索。而这一切,恰恰是诗歌的力量,文学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对于孙嘉禾《一只蝴蝶倒立了》这本诗集,叶延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惊讶于小诗人独特的表达。他说,这本诗集记录了一颗童心,是小诗人第一次对世界的打量,是以自己的方式为世界命名。这应该是嘉禾进入少年时期给自己最好的一个纪念册。他以《惊心一刻》这首诗为例,感叹小诗人超拔的想象力,也指出想象力是超前的、是面向未来的。希望小诗人在葆有童心、保持好奇心的基础上,多阅读经典,积累生活经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叶延滨说,读完《生如荒野》后,很受感动。而李学志作为一个优秀的女诗人,也是值得关注的。他以《不小心》和《畅福轩》两首诗为例,指出李学志诗歌创造的意象奇特,赋予了文字巨大的张力,也能看出她仍葆有童心,有着独特的想象力,体现出诗人为世界重新命名的特质。另一方面,也看出诗人对事物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在被大众忽略的现实中间,找到能够触动别人心灵的那细节,而这也体现出一个诗人的才华。


插图3.jpg 


刘迅甫谈及李学志的《生如荒野》时说,这部诗集可以说是诗人的“心灵史”,是她个人生命体验的外化,充满人间烟火味,有着生活的质感。在她的笔下可谓“无生活不诗歌”,她的诗歌创作是“及物”的,注重日常生活的诗意化呈现,从中可见她困境中的心路历程和反抗平庸的生命姿态,亦可见她简洁、自然、本真、灵动的美学追求,更可见她“眼中有万物,万物皆有情;眼中有苍生,苍生皆可爱”的悲悯之心。

刘迅甫说,读完《一只蝴蝶倒立了》,他被童心的自然绽放深深打动。自由灵动的诗句仿佛从孙嘉禾的内心直接蹦出来的,真挚、动人,无需雕琢。小诗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画面,提炼诗意——原来我们大人常常忽略或漠视的小事情、小细节竟是如此有着绚烂、神秘,会瞬间击中我们的内心,把我们带回到童年的时光,竟然发现我们自己的内心也藏着一个沉睡的“小孩”。这美妙的审美体验得益于孙嘉禾敏锐的观察力、超拔的想象力、不羁的创造力,也得益于他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可见,小诗人不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有一颗善于感受美、表达美的心灵。

同时,刘迅甫分享了陪八十岁母亲荡秋千的故事,并现场朗诵自己的原创诗《陪母亲荡秋千》,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何晓以李学志作品《发烧记》中的“两个画面”为切入点,谈及李学志作为诗人和母亲的一个共通点,即爱是底色,认为世间最美好的陪伴就是亲子之间的相互引领和相互成就。母亲赋予我们生命,也陪伴我们成长,在生命的引领上,母亲让我们在这个世界活得更深情,而在成长的陪伴中,母亲让我们在这个世界活得更通透。她说,一个女性一生有三次成长的经历,一次是我们出生的时候,一次是作为母亲的我们生养孩子的时候,再一次就是作为母亲的母亲陪同孙辈的成长,希望我们的母亲能够一生不断地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随后,张志强、冯雷、苏忠、刘成奇围绕“诗歌与时代”,畅谈诗人的时代介入及文化担当。


插图4.jpg 


张志强认为,诗歌不仅仅是一个文学现象、一个文化现象,它同时成为一个有“焦点”的社会现象,使得诗歌存在一定的“偏见”。所以作为一个诗人,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希望更多的诗人能够“有信仰”地去写,聚焦时代之变,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对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比如,对于“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现实关切。

对于如何写出契合时代精神的作品,苏忠则认为,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坐标,不要把时代当时代来写,不要因时代而写时代,不要被时代所裹挟。时代是一个“坚果”,我们只有打破它那种具有蒙蔽性的外壳,才能找到思想灵魂以及真正的时代精神。其次,我们要多方面、多角度地介入现实,才能呈现我们这个时代的丰富性、多元性。第三,我们要站在时间的高度来看待当下,才能知道“我在哪里,我往什么方向去,我现在做什么,我正在写什么,我应该怎么写”。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冯雷从我国的诗教传统谈起,针对当前的社会问题,认为在当下从这个诗歌的角度来培养人、熏陶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必要、有意义的。

    鲁迅文学奖提名奖的获得者伽蓝老师以“诗人的在场”为题,从“漂泊者的‘在场’在与还乡主题”,“家庭生活的‘在场’与女性的视角”、“教师身份的‘在场’,诗与教育的相互成就”三个层面,探讨《生如荒野》这本诗集的审美内涵,认为《生如荒野》展示了诗人心灵的独异性与时代的共通性,揭示了“爱”就是李学志写作的秘密,希望她以“爱”为光烛、为灯塔,在“诗之路”和“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为丰厚的成果。

在价值多元、各种思想碰撞的今日,谈到如何进行“大国书写”,书写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时,四位嘉宾一致认为爱是永恒的主题,是超越种族和时代的,值得我们大书特书。

诗集发布会上,马芸熙同学朗读的英文诗《Yesterday》、 苗墨麒同学的原创诗演唱,瞬间击中人们的内心,营造出温馨、诗意的氛围。在亲子自由读环节,多位嘉宾朗读了真诚的诗歌作品,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微信图片_20230514224320.jpg 


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王山特意为这次诗集发布会发来贺信。信中说,欣闻李学志母子诗集出版,谨致以热烈的祝贺!诗歌不仅是语言存在的方式,更是心灵表达的方式。两位诗人以诗心烛照万物,在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在诗意的审美中重构生活乃至生命的意义,让诗歌既在大地上行走,又向天空敞开,这是难能可贵的。希望他们永葆赤子之心,坚守诗歌的独立品格,同时将个体经验融入时代的洪流,用博爱之心拥抱世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插图6.jpg


同时,书法家刘迅甫、黄友华向李学志母子赠送了书法作品,李汉荣、王宜振两位诗人也表达了祝愿。 


 插图7.jpg


插图8.jpg


这次诗集发布会的成功举行,让与会人员产生强烈的共鸣。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曾30次提到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也成为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时代的发展也对诗人提出了新的期待,诗人能够用本民族的语言感觉和想象世界,用语言之光照亮时代现实中晦暗不明和难以言说的部分,为之找到恰当的言说形式和韵律。诗歌就是诗歌,诗人就是诗人,诗歌对时代的介入,不只是诗人对自己时代的道德投入,同时是思想和言说能力的考验,而诗歌美学的坚持,也是时代的文化担当。诗歌在召唤时代心声,传承千年文脉,为纷繁现实中的人们点亮一盏理想之灯的同时,也为当下的诗歌教育、亲子陪伴带来新的思考和启迪。这正是本次分享会的初衷和愿景,这也使得本次母亲节更具别样的深意。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